莱山区11个“希望小屋”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2021-11-10 15:48: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朱旭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朱旭健 通讯员 康圣洋 烟台报道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烟台市莱山区将“希望小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优势,稳妥做好前期摸底、发动募捐、工程建设、后续服务四个环节,实现“希望小屋”建设质量和速度双提升。截至目前,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11个“希望小屋”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挨家挨户摸排,找准小屋“需求点”。烟台市莱山团区委会同区民政局、区残联,摸清全区8-14周岁符合条件的困境青少年共计73户,迅速成立3个工作组挨家挨户入户走访,实地察看居住环境、访问需求情况、做好政策解释等,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建立“提报、回访、复核、评审”四重筛选制度,确定急需程度、房屋权属与空间结构、家庭卫生环境、学习成绩、礼仪礼貌、家长配合、日后维护预估、年级年龄、可塑潜力等9项摸排内容,全面把握、综合评估,确保选准对象。同时对每户困境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建立数据库,力求底数清、情况明,形成“一户一策”工作台账,力求帮扶更精准。

  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小屋“朋友圈”。线上利用党属、团属新媒体矩阵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拍摄“希望小屋”公益广告和制作宣传海报,在公交车、大型商超、市区户外大屏等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共建莱山‘希望小屋’”项目,组建青年文明号、青工委、青年企业家等100余支募捐团队,动员近5000名爱心人士参与募捐,累计募集资金14万元。线下发挥组织动员优势,走访大型民企、青企协会会员单位等,积极推动大额捐赠和冠名认领9.6万元,举办爱心企业捐赠仪式,为认捐企业发放爱心证书、牌匾,邀请到建成的小屋现场指导。

  一户一策设计,确保小屋“实用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烟台市莱山团区委把实用性作为首要原则,不搞一刀切,确保“希望小屋”的建设符合每位服务对象的家庭所处自然条件、符合房间整体布局、符合孩子愿望诉求。全部采用环保材料,对屋顶地面、电路布控、墙面粉刷等实行一体化施工,对有特殊施工需求的“希望小屋”,坚持“一户一策、精准设计”,制定个性化施工方案。建设全过程严格把控小屋质量与验收,把健康和安全标准摆在首位,确保每个“希望小屋”质量过硬,采取四方验收流程,保证小屋安全验收。

  精准结对帮扶,做好小屋“后半场”文章。烟台市莱山团区委坚持把志愿服务作为贯穿全程的关键环节,抓稳抓实,通过小屋焕新实现孩子的精神面貌焕新。一方面,配备充足社会力量结对关爱,将受助孩子全部纳入全区牵手关爱行动帮扶数据库,每个受助孩子配备至少1:2的志愿者,包括以作业辅导为重点结对爱心教师,以亲情陪伴为重点结对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安全教育为重点结对司法、卫生志愿者等,每月至少帮扶1次。另一方面,制定动态管护制度加强维护,建立“星级”管理机制,对小屋采用星级管理法,设置室内卫生、家具维护、个人卫生、礼貌礼仪、家长配合、学习成绩等管理标准,表现优秀的给予表扬和爱心奖励,督促小屋主人养成爱卫生、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下一步,烟台市莱山区将继续把“希望小屋”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继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希望小屋后续志愿服务和监管,做到硬件与软件同步、服务与管理并行,确保“希望小屋”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初审编辑:鞠平

责任编辑:孙国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