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阎肃:我就是个当兵的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王建柱   2016-02-24 15:49:00   作者:王建柱

    2014年10月1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阎肃充满激情地说:我是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然而,2015年9月底,阎肃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昏迷……2016年2月12日,阎肃终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一片丹心向阳开

    在阎肃的生平事迹中,有很多东西值得追忆与总结。而在人们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歌剧《江姐》。

  经过两年的锤炼,歌剧《江姐》于1964年9月在北京公演。1964年10月13日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陈毅等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观看了歌剧《江姐》。那天毛主席看得很专注,随后又接见了剧组的同志们。一个月后,毛主席提出要见一见《江姐》的剧作者阎肃。

  1964年11月的一天晚上,是阎肃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阎肃被请进了中南海。进入中南海后,阎肃随着工作人员走进一个小会客厅,此时毛主席已经在那里了。阎肃见到毛主席,既激动又紧张,拘谨的不知如何是好,按说应向主席行军礼,但又没有穿军装,只好傻呵呵地站在那儿。

  毛主席微笑着和阎肃握手说:你那《江姐》写得很好,你小伙子干得不错,我送你一套“毛选”,你要继续努力,好好干。阎肃听不太懂湖南话,只是一个劲儿不住地点头,连忙说:“写得不好……请主席多批评!”

    毛主席让工作人员取来一套精装的《毛泽东选集》送给了阎肃。阎肃双手接过书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坚定地回答:“我一定好好努力!”这脱口而出的话却重若千钧。这短短的七个字,也成为了阎肃一生一世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戎装跟党走 风雨不回头

    1953年6月,阎肃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两年后,成为解放军空政文工团的一名队员。

    一个傍晚,阎肃看到有位机械师扛着梯子,站在跑道尽头,静静地凝望着天空,等待着飞机的降落。那情景就像一幅画。阎肃忽然想,“他在想什么?我们在想什么?飞行员在想什么?我们都在想着这片蓝天。因为,我们对这片天有太多爱了。”当天晚上,阎肃将积累化于笔端,《我爱祖国的蓝天》的歌词喷涌而出。同在连队当兵的羊鸣为其谱曲,随后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空军军营。很多飞行员就是听着这首歌成长起来的。有位年轻的军官曾对阎肃说,他当年就是听到《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歌后,才立志要报名参加空军的。正因为此,阎肃坚定地说:“自从参加革命以来,什么都可以放弃,但唯有这身军装最难舍弃!”

    好歌不是凭空而造的

    除了大部分军旅作品之外,阎肃创作的京味歌曲同样佳作不断。比如《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北京的桥》等等。阎肃认为,好歌不是凭空而造的,它来自长期的生活积累,同时也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京剧等姊妹艺术之中。

  一首《西游记》的主题歌和电视剧一起成为中国人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记忆。然而,关于这首歌却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说到此,阎肃来了精神。他回忆说:“当年《西游记》剧组找到我,说要一首主题曲。我说这有何难,我小的时候就开始看四大名著,猴嘛,我熟悉得很啊。我还真没费事,不到20分钟就琢磨出了一段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多漂亮啊!可是再往后,没有了,卡住了。”阎肃声情并茂地比划着说:“真是再怎么也写不来了。写什么都不对呀,痛苦死我了!”他摇了摇头继续说道:“真难受,两个星期,整整两个星期就是想不出招儿来。于是我就在屋里来回地走。我们家的地毯都被我走出一溜脚印来了。看着地毯上的脚印,我忽然想起了鲁迅《故乡》里面的一句话:世上本无所谓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就是它!灵感油然而生,就这个‘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阎肃一拍大腿,哈哈笑了起来。

    同样,《雾里看花》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曾一度高居流行歌曲排行榜首,其中细腻的情感演绎让人们一度认为这是一首商业性很强的情歌,然而阎肃却说这首歌是为当年打假而写的。

    掌管学问杂货铺

    有人称阎肃是个杂学家,此话不无道理。正是“杂学”这两个字,造就了阎肃深厚的文学修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以及各类戏曲和地方戏种,在他的作品中被诠释的饶有韵味。在作品的把握上,无论从艺术鉴赏或是政治尺度上都把握的很适度。

    阎肃喜欢戏称自己是个学问的“杂货铺”。他坦言,“我是个吃什么都香,看什么都有劲的人。有的人研究《楚辞》,但他可能不喜欢武侠小说;有的人喜欢诗歌,但他不关注理论文章;写小说的不一定喜欢剧本……而我偏偏这些都喜欢。”他兴致勃勃地说:“了解世界音乐的人,可能不懂得曲艺;了解相声的,可能不了解果戈里、易卜生……但这些作品我都看过。我是作协的、剧协的、音协的会员,我1958年就成为了曲协会员,我演过快板书,说过相声,写过快板,写过数来宝……我还写过京剧《红岩》、《敌后武工队》……而且我还是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会员。”同时,阎肃对于各门类艺术也涉猎广泛。川剧、清音、双簧、评书、粤剧、梆子……他什么都看、都学。至于读书,更是包罗万象,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无所不读。

    “80后”大胃王

    从艺60年,阎肃一路高产。他参与编剧写词的作品大概有1000多部(首)。步入古稀之年的他反而更加活跃,对于时尚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嗅觉。这常常让人们忽视了他的年龄。2010年5月,阎肃度过了80岁的生日。也因为如此,他开始称自己为“80后”。

  阎肃常讲,我始终有危机感,生怕被飞速前进的时代列车甩出去。正因此,无论在哪儿,他每天都要读报看电视听广播。他“胃口”极好,国家大事、国际新闻、文化资讯、社会时尚、坊间趣谈,他都吞到头脑里研磨消化。更可贵的是他勤于贴着时代前沿思考,所以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时代穿透力。

  大概是性格使然,阎肃被大家冠上了各种外号——“时尚老头”、“老顽童”、“点子王”……老人质朴的童心在言谈间无限放大,让人忘记了身份,忘记了年龄。

  在阎肃心里,他从来都不把自己当名人,而只是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一名空军老兵。“我从来没想过要当个什么‘家’,我就是一个‘者’,一个文艺工作者”,阎肃对荣誉看得很淡。

  2016年2月14日晚,阎肃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虽然斯人已去,但一代艺术大师精神永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