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拨,非拨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乐音   2016-02-24 15:48:00   作者:乐音

  只看唱片封面来选择唱片,好像是这个流媒体时代听众的“陋习”。随机性流媒体(豆瓣FM、Pandora等)让听众在无意间被动人音乐击中的感觉更是如此美妙。可即便如此,连唱片封底甚至封面仅有的几个字都没研究清楚就开始聆听,仍然是套装媒体时代的我做不出来的事情。

  但是,当我听过《Bach Plucked/Uplucked》这张专辑后再看看封面上的“巴赫”字样,便知道先入为主的我、比“不知道在听什么”的人更莽撞。

  初听第一曲《巴赫第一号<帕提塔>中的<吉格舞曲>》,除了一些讶异之外我并未作多想,直到中段现代钢琴和羽管键琴声一齐出现之时才明白过来这并不是一张简单的巴赫作品专辑。“起码是巴赫作品改编曲吧?”正这么想的时候,第二曲巴赫平均律中的一首前奏曲开始响起,羽管键琴和现代钢琴演奏同一前奏曲,形成了一种有韵味的卡农。但中后段激烈的重复音型和带有摇摆色彩的旋律(现代钢琴演奏),将清冽的前奏曲“矫饰”得摇曳生姿。网络查询给出了答案:这是一张由爵士钢琴家埃德尔-弗雷(Edouard Ferlet)根据巴赫的音乐再创作、并和羽管键琴演奏家维奥莱纳-科沙尔(Violaine Cochard)演奏不同键盘乐器录制的一张专辑。

  了解这一切之后并没有减弱我欣赏这张专辑剩下部分的愉悦感,相反,从爵士中寻找巴赫和从巴赫中寻找爵士成为了下一个值得玩味的游戏:第三首曲目改编自巴赫《三部创意曲》(BWV 797),开头的羽管键琴形似吉他扫弦,感伤的钢琴旋律让人有吉他弹唱之感。渐入高潮之后却又回归巴赫,以三声部创意曲中的旋律构成两种乐器的对位,互为伴奏。第六曲是两种曲风共存之绝佳例子,羽管键琴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第20变奏,钢琴在以同样的巴洛克手法竞奏之后,爵士旋律覆于其上,以一种并不传统的非即兴方式行进。第八首改编自《马太受难曲》咏叹调“我的神,由于我所流的眼泪,请垂怜我”,羽管键琴在轻声陈述之时,钢琴也在旁柔美地附和着,末段稍作停顿后钢琴独奏的主题,是整张专辑最令人屏息垂泪的段落。羽管键琴的技术限制——力度对比弱、音色冷峻严厉、无持续音的刺激感,更映衬了钢琴演奏这一曲(甚至所有曲目)的浪漫和抒情特色。整张唱片里两种乐器对话中羽管键琴的特点,恰恰反映了它在巴洛克音乐中的双重性:既是强有力的主奏乐器,又是擅长填充的通奏低音。其后者,似乎又在为爵士钢琴的伴奏中(或许意指模仿贝斯)找到了新的声音和生命。

  这是一张跨界音乐专辑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正如埃德尔-弗雷在唱片小册子中说到的,这些作品更显然是“被书写下来的音乐”,而非传统的爵士即兴。这张作品也并非意图将爵士或古典乐迷拉入对方阵营一探究竟。此中更完美的聆听体验,恰恰是会被熟稔巴赫作品的古典乐迷所获得。再回到令人困惑的唱片标题上,“巴赫”一词的使用毋庸置疑,而题名昭示了两种乐器的声学特征:拨,非拨。

  感谢Alpha唱片公司提供了这么美妙的一张唱片以及在官网提供唱片小册子阅读。这些音乐非常适合于一个宁静、闲散而又百无聊赖的下午——比如没有鞭炮声的春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