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新”标签,救得了“老腔”吗?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王群卫   2015-12-25 10:36:00   作者:王群卫

  东方卫视《中国之星》第三期里谭维维一首加了陕西华阴老腔的摇滚乐作品《给你一点颜色》自播出后,其视频火遍朋友圈,普通爱好者在发,有很多音乐专业人士也在发。看了几天评论之后,我上网找了视频来看。看到其中月琴及主唱张喜民说,俺们这个华阴老腔,是东方正儿八经的摇滚乐。正是句话,激起了我手中的笔,串起之前的思考。

  如果由崔健和谭维维,包括推荐导师席上的刘欢和林忆莲说出这句话,我不会感到奇怪,因为电视音乐的娱乐性使得置身其中者,是无法保持其身份与音乐的单一性与纯洁性的。但从老艺人张喜民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我就觉得犹如教唆淳朴山民认为霓虹灯比纸糊灯笼更漂亮一样,别扭和心疼。

  与此次大家从谭维维知道华阴老腔一样,这里还有两个例子,一是去年《中国好歌曲》第三期里刘相松的《春来了》在播出之后,也引起一片关注,那种黑色小棉袄、翘着兰花指的扮相以及挤眉弄眼唱出“嘣嘣、咣咣、当当、梆梆、咣咣”的旋律与节奏,让人开始疑惑地审视,这到底是中国曲艺,还是西方摇滚?二是2010年青海卫视《花儿朵朵》里杨秀措以她少数民族女孩独有的热辣和曼妙,让人恍然一愣,这怎么比摇滚还猛呢?

  内容决定形式,这是通行的公理,但安徽著名的古汉语专家纪健生说,在很多时候,形式却决定了内容。用这样的观念反推艺术领域的现象时,我们确实能明白此话的合理之处。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崔健一首《一无所有》,就是以其独特的摇滚形式让大家接受的,并从此开始,摇滚乐进入了内地的主流市场。至于有分析认为其歌词中“思想内涵深刻”,我倒认为没有什么深刻的。北京大学美学中心教授叶朗在《中国美学史》中说过,爱恨情仇是古往今来所有艺术作品的主题,追求爱情的甜蜜、进行复仇的惊险等,早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形式表达过了,至于怎么表达,那就看个人的方式与水平了,名垂青史者,其主题仍然是老套的,但在怎么表达上,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崔健《一无所有》歌词里表达的东西,一点都不新鲜,古往今来的例子俯拾皆是,何况,与崔健同时期的朦胧诗里,表现类似内容的也多得是,但对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来说,其摇滚的外壳形式,是独特和新鲜的,人们接受和喜爱这首作品时,是形式先于和大于内容的。

  如果说在内容问题上,古往今来大都相似,而在形式上只是各有千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用“新与旧”这样中性一些以及平等互视的眼光去衡量各种形式,然后取长补短,但不能只是、总是、单纯、一味地用“好与坏”这样明显优劣价值判断的标准来衡量。当华阴老腔被“东方正儿八经的摇滚乐”来形容时,我们接着往下的一个担心就是:对比着形容一下还可以,但会不会用来替代?会不会将来就用“东方摇滚乐”的标签推广出去?如果替代,就意味着标准的丧失、传统的丢弃、是非的混乱、盲目的追逐了。摇滚乐作为一种音乐表现形式,由崔健领头,曾经开启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这种音乐形式却与秃瓢、长发、皮衣等联系得紧密起来,慢慢地,在大众的视野里与判断里,其音乐就等同于这些外在和负面的形式了,乃至音乐的内容,与这些也要等同起来了。也正是这样,大家开始共同感叹摇滚乐的辉煌不在以及随后的沉寂至今。在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替代不仅没落了一种艺术形式,甚至是要消亡一种艺术形式了。

  田青在《禅与乐》中也说过,我们有意无意地用科学的标准替代了艺术的标准,从科学角度看,火车比马车跑得快,如果为了节省时间或更早抵达目的地,当然选择火车要比马车好得多。但用此标准套在艺术上面,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艺术领域里套用科学标准从而把艺术糟蹋得不能看的例子多得是,陈丹青就说中国的所谓油画民族化,就是任由粗制滥造横心无忌。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而不断变化的形式,也同时决定着一定的内容,当形式由高低优劣这样明显性的价值判断,而不是中性的新旧及平等互视来对待时,最终的可能是,一种形式会把一种内容给掀翻。

  张喜民说华阴老腔是“东方的摇滚乐”,我们换个方式,国外某个摇滚大牌会不会指着自己的某个曲子说,这是“正儿八经的西方华阴老腔”?如果张喜民的说法仅仅是电视秀上的一种形容和玩乐,那么暗含于很多人心目中类似的想法(比如把京剧叫做中国歌剧之类的),是盲目自信呢,还是盲目自卑?抑或是盲目自卑不好意思找不到说辞时,猛一激灵挺起前胸并其双腿吼出来的盲目自信?

    如果说借助崔教父和谭小将的个人能力与电视媒介的巨大影响力,能将华阴老腔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起来并做好的话,我没有资格去罗嗦这些,至少保护和传承是值得赞扬的。但现实情况是,类似华阴老腔这些小剧种的所谓东方摇滚、东方歌剧、东方哑剧,在中华大地上多得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它们和地球上很多动植物灭亡的进度是一样的,它们根本的、应该的、规律的保护传承方式是什么和做了多少,顾及的人不多,好像只有用电视媒介、摇滚爵士等高大上、洋玩意名头进行嫁接时,才能被大家看得到和得到一点重视。

    电视与摇滚等方式介入到类似华阴老腔民族民间音乐中来,会不会在形式的改革上进而也改变了其内在的本质内容?但愿别像有人整容一样,双眼皮没割出来,反倒整瞎了双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