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中提琴教父的炫酷人生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徐丽梅   2015-12-11 12:29:00   作者:徐丽梅

  最近,因世界仅有的三套巴赫古典收藏之中的一套落户到中央音乐学院,使中央院图书馆乃至新任馆长何荣成为音乐圈关注的焦点。相较之下,被誉为国内“中提琴教父”的何荣突然变身最高音乐学府的图书馆馆长,更令外界好奇。

    作为文革后最早一批海归音乐家、有着显赫的家族与专业背景的何荣一向低调,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鲜为人知。

    五彩斑斓的音乐童年

  何荣成长在具有浓厚氛围的音乐世家——母亲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代长笛及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三舅马思聪是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亲戚中多半是音乐家。他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上世纪60年代初,父母经常下乡,把他送到幼儿园上全托,在幼儿园里不能练琴,等过一、两个月父母回来了,发现他都忘记了,就这样反反复复了一年多。

  “有一天,舅舅马思聪送给我一把儿童小提琴,于是,我开始跟母亲学习小提琴。那时我们住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宿舍楼,隔壁是钢琴教授周广仁,对门住着小提琴教授林耀基,楼下住着大提琴教授宋涛,如果我拉错了某一段,很快会有邻居敲门提醒我。”何荣笑言,当时没有固定的老师,只是凭着兴趣拉琴,没有任何压力。由于学校规定老师不能私自带学生,母亲就经常请不同的小提琴教授来家里吃饭,“大人们吃饭,我就在旁边拉琴,那位教授就会指点我。这样,反倒吸收了百家之长。”后来,母亲每到暑假送他去上海,跟随小提琴家司徒海诚学习,有了系统的训练之后,何荣拉琴的水平提高很快。

    那个时期,何荣参加了北京少年宫交响乐团,它是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创始人黄飞立创立的,团员都是专业程度比较好的中、小学生,何荣因为个子高、手大,被老师指定拉中提琴。“当时没有觉得拉中提琴有多难,我在乐队里拉中提琴,回家拉小提琴,感觉很好玩儿。”于是,何荣成为国内罕见的同时具有小提琴与中提琴童子功的演奏家。

    炫酷金色的留学生涯

  比起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何荣的少年时代却是一片灰色的记忆——在他8岁时,文革开始了,“好像刚上小学没多久就停课了,社会秩序混乱,大人们都下乡了,老教授们都被批斗、被罚打扫卫生,我们这些半大孩子没人管了,经常凑到一起抽烟、喝酒。不过,毕竟大家学过音乐,有时也会在一起练琴。”何荣回忆,从8岁到18岁,整整10年被荒废了。

  直到1978年,父母带全家去香港探亲,之后就在那里定居,父母希望何荣去美国继续学习音乐,因为专业好,他很快被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录取。

  在艺术氛围浓厚、思维开放的耶鲁大学,兴趣广泛的何荣如鱼得水,他先后辅修了电脑工程、艺术设计和工商管理,后来又学习了乐队指挥,他像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各种养分,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多方面的才华。“父亲喜欢金石篆刻、书法,受他的影响,我也很喜欢美术、设计之类,直到现在,我策划每一个活动都是由自己设计海报。如果不搞音乐,我最想成为一名建筑师。”

  大学期间,何荣每年举办个人音乐会时,上半场演奏小提琴、下半场演奏中提琴,令全场观众赞叹不已。他多次获奖,如美国青年艺术家小提琴比赛、鲁伊斯兰小提琴比赛一等奖;在特尔斯德弦乐比赛中,第一次参加比赛他获得了小提琴第一名,第二年又获得中提琴第一名。不过,那时克里夫兰乐团的首席指出,他更适合中提琴,他自己也确实热爱中提琴,读研究生时便选择了中提琴专业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在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天赋使何荣进行了多个领域的大胆尝试,比如,第一代苹果电脑问世之初,何荣就用它做美术设计,对于今天复杂的互联网技术,他也游刃有余。他曾在一家中餐馆打工,运用统筹学设计了一套管理系统流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我自己干好几个人的活儿——洗碗、端盘子、打扫店面、收银,空闲时就把菜一份一份切好放到冰箱里,客人点餐、老板炒菜,我和老板两个人就把整个店打理得很好。”

  旅美21年,何荣先后担任沙瓦纳等多个交响乐团的中提琴首席,在查尔斯顿大学任管弦系主任,积累了丰富的乐团演奏与教学经验。

  想象力丰富、从来不给自己设定框框的何荣,他的右脑以音乐家特有的敏感、细腻观察着外界,而左脑同时在高速运转、精确地计算,动与静、感性与理性如火焰与海水一般交织着,却在他人生的每个阶段巧妙地获得了平衡。

  打造中提琴的“黄埔军校”

  1999年,一次回国休假改变了何荣的人生轨迹——他在中央音乐学院担任了一年客座教授,回到成长的大院感觉很亲切,儿时的记忆一下涌现。“院长王次炤力邀我回来主导中提琴教学,我考虑,国内的音乐教育更需要我。于是,我毅然辞掉了在美国大学的永久性职位,把房子卖掉,把钢琴、家具、书籍、50箱乐谱打包,租了一个大集装箱运回国。”就这样,在别人都往国外走的时候,何荣却带着妻子与两个女儿回国了。尽管待遇与美国大学有天壤之别,但充满了创业激情的他对名利看得很淡。

  在管弦系任教后,何荣将中提琴专业独立出来、成立了教研室,运用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式,扩大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2007年,建立了大学老师与附中老师在同一个教研室的一条龙教学体系——老师可以给包括附小四年级到研究生在内的任何一位学生授课,师生之间双向选择的范围都扩大了。迄今,它拥有一百名学生、六名教师,成为国内外音乐院校中最大的中提琴教研室。十几年来,它为全国的专业院校、乐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提琴人才,成为业界的“黄埔军校”。在学生眼里,何荣教授是随和、平等待人的朋友,在业内,他被誉为“中提琴教父”。

  回国15年,他举办了7次全国中提琴比赛和艺术节;创立了中国少年室内乐团、北京中提琴重奏团、伊斯顿国际弦乐音乐营,有力地推动了中提琴及室内乐的发展。

  为了普及中提琴教育,何荣正在研发儿童中提琴系列产品,包括琴弦,琴弓,并自己编写教材,目前相关产品已经问世,力求让中提琴教育从娃娃抓起。

  执掌最高音乐学府图书馆

  何荣办公室的大书架陈列着他自己出版的上百本书。“去年图书馆公开招聘馆长,而我一直喜欢出版业,由于大学期间还学过管理,还有管理背景,所以顺利被聘任。”何荣说。

  刚上任,他就组织馆员把上世纪70年代以来学院所有博士、硕士论文总集补充、整理了一遍,现在用户扫描二维码可看到全文或目录;将乐谱尺寸规范为国际通用的开版。“我打算构建一个有声、立体的现代化图书馆平台,给用户带来更多方便,比如,用手机、电脑可以上网搜索图书馆的资料;点开某位老师的图标,其要求学生看的所有图书、音像和乐谱目录,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可看到具体内容。今后将逐步开放这个平台。”

    建立系统的收藏体系是何荣的另一个构想,比如,分门别类把所有专业乐谱收集齐——目前图书馆所拥有的小提琴乐谱甚至还不如老师们个人所拥有的齐全。图书馆专门成立了“音乐家艺术档案特藏部”,一年来,该部门采访了中央音乐学院许多年迈的老教授,收集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档案资料。“作为元老的那批老教授逐渐离世,他们的知识、经历都具有历史文献价值,我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有许多事要做。”何荣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