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音乐家玩就应该玩得讲究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陈雄   2016-02-24 15:56:00   作者:陈雄

  你可能白费劲了、你可能白耽误工夫了、你可能白花钱了,因为你可能永远也感悟不到音乐当中的音乐性,也就是人们常常提起却又弄不明白的乐感。

  近日,一篇文章在音乐工作者们的微信朋友圈中传开了,作曲家鲍元恺在这篇文章中写道:“音乐感,是直接左右着人们的音乐感知力、模仿力、鉴赏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异功能’。它与音乐知识的多少、音乐技能的高低,不存在正比例关系。我们在专业音乐界可以看到一些博士、教授,或满腹经纶,或技艺超群,但是他们的音乐表演或音乐创作味同嚼蜡。我们也可以在没有或较少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和训练的人群中,看到那些听音乐时身心俱爽,如痴如醉,想象通达,心鹜八极,评音乐或感知深切,满腔崇敬,或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业余音乐爱好者”。这个帖子,让大家不禁思考:专业不一定听得懂音乐,没学过不一定没感觉。

  在打击乐的微信群里,李飚说:“多年来困扰我的是,打击乐音乐的音乐性,年轻时学习音乐,崇尚速度和技巧,什么都喜欢快,后经高人多次指点,知道音乐性比速度技巧重要得多,音乐上速度再快也没有世界冠军……多年后我常以此教导我的学生们,昨晚柏林音乐学院音乐会每位学生都发挥很好,其中的音乐细节让老师也感动,有音乐真好。”这段话让记者联想起多年前头一次听李飚讲课时的情景:李飚上课时很少打断认真刻苦的学生,更不会因为学生一点点小失误就横眉立目。他会在什么情况叫停呢?音色、乐感。

  学生的一个桶鼓的鼓皮稍微有点松了,音色当然就会有那么一点点发闷。李飚二话不说直接上去把鼓抱在怀里边调边听,最后还特顺手地把鼓擦了一遍,送还学生手中,嘴里嘟囔着:“咱们演奏家首先得自己尊重自己,同时得尊重观众,尊重音乐”。虽然他没有在批评谁,但是他用他的行为教育了在场的所有人。告诉大家一个理儿:音乐家,玩就应该玩得讲究。

  乐感、音乐感、音乐性,各种说法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李飚却有更简洁的解读:“在演奏家的演奏中,无非只有两种;一种是有音乐,一种是没有音乐”。有的人演奏时看不出是音乐演奏家还是“胸口碎大石”那种抡锤的,反正是真卖力气,但是就是没乐感,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记者在某次采访中就遇到过这类情形,记者采访打击乐演奏者:是不是落棰没有落在最佳音区,是不是场面大,怕后面听不见所以才这么卖力,他告诉记者,他主要是把精气神表演出来。

  音乐家在舞台上只用音乐去感染人。至于在音乐厅里看到的那些西装笔挺的装束,纯粹是出于尊重自己、尊重观众;至于在音乐厅里面看到的笑脸、哭脸,也都是被他们自己的音乐所感动而至;至于在音乐厅里你所听到的那最令你发抖、颤栗、沉静、回味、发热、沸腾的就叫音乐。换句话说,听音乐会时看见的漂亮房子可能是音乐厅,也可能是地铁通风口;坐进的那个沙发可能是音乐厅观众席,也可能是理发馆的座椅;拿到的精美印刷品可能是音乐会节目单,也可能是楼盘推介……这些都不是音乐,但是所有前者都是对音乐表示出的崇敬。直到听见有人唱、有人奏,这才是观众全部花费最根本的享受,这才是最需要的音乐。

    音乐感觉难以讲明和普及,因为无论是乐感、音乐感还是音乐性,都是需要靠自身的感知力去感悟。音乐工作者也应该早点懂得,音乐家不是在家自娱自乐的人,而是必须把音乐之美传播开去的行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