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孙国栋
烟台市莱山区政务服务中心
市民自助进行商事登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丽梅 通讯员 康圣洋 烟台报道
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是加强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烟台市莱山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推行“协同高效、容缺受理、提前介入”审批新模式,打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莱山区梳理出50余项政务服务并将其搬至“线上”,不需要到现场,市民仅动动手指即可完成事项办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项目立项、施工许可、节能审查、水土保持等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改为线上办理后,市民既可以选择在网站、手机、自助服务机“三端”任一端进行办理,也可以选择在“三端”任一端实时查询办件进度,所有网上申报的业务24小时内实现收件、审查与反馈。同时“政务快递”让服务再加速,努力让居民少跑腿。
莱山区根据项目建设流程,制作审批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业和服务业建设工程手续办理事项清单,对建设项目实行“四同步”,即立项、施工许可、建筑垃圾处置、水土保持4项工作同步推进机制。莱山区为申请单位办理立项的同时告知其施工许可、水土保持、建筑垃圾处置等事项所需资料,通过同时提报并联审批,群众跑现场窗口次数显著减少。截至目前,莱山区共办理立项审批299件,施工许可证核发48件,水土保持方案审批32件,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城市绿地、树木审批31件,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37件。
在搭建“拿地即开工”专项通道方面,莱山区大幅度提高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效率,通过全面优化流程再造,联合住建局、规划局多个部门,对原本办理施工许可的流程开展持续、自发地改造、调整。对于图审容缺受理,莱山区规定仅需图审回执即可,将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39件申请材料缩减至11件,同时取消现场踏勘,只要申请人提交现场满足开工条件及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到位的承诺,即可当场领取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通过推行“拿地即开工”,莱山区帮助山东尼加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烟台龙珠机械施工有限公司、烟台成德商贸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真正实现从拿地到开工的“无缝衔接”。
为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莱山区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免费复印打印专区,为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免费复印打印服务。凡在各窗口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复印打印材料,一律免费复印打印,这一举措获得了办事群众的盛赞。
此外,莱山区将群众和企业办事所需资料一次性告知,让群众少跑冤枉路。莱山区对所有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的服务事项,均编制了详细的《办事服务指南》,每个事项的办事内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等一目了然,并将印制好的《办事服务指南》摆放在中心大厅醒目位置,方便办事群众和企业随时取看。
在严格执行服务管理制度方面,莱山区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制等窗口服务制度,严格执行落实中心管理考核办法,同时,莱山区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坚决杜绝“一问三不知”或踢皮球现象,让服务对象“行”得畅快,“不行”得心服口服。在受理环节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莱山区提倡工作人员多思考、多研究,主动为服务对象“铺桥架路”。
同时,莱山区建立政务服务评价监督管理体系,扩宽收集社情民意的渠道,促进政务服务提质提效,打造阳光政务,提高政府公信力。通过公开窗口行为规范管理,莱山区全面接受群众监督,设立投诉电话、投诉意见箱、“好差评”管理机制,实行“一事一评”,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接收服务对象监督。莱山区要求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监督,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考核检查,工作人员的服务形象得到了明显提升。
下一步,莱山区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投资服务”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压缩办理时限,进一步推进并联审批,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让企业和群众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成果,努力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政府”,为经济发展创建良好的政务环境。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孙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