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创建丨全力调解31起案件一朝结 烟台公安为莱州法院点赞

2023-10-30 16:16: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建峰

  大众网记者 孙建峰 通讯员 辛青 宋雪凝 烟台报道

  10月25日下午,烟台市公安局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和莱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几名警官手持两面锦旗来到莱州法院,将一封感谢信交到了莱州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于卫东手中,又将两面锦旗赠予立案庭庭长赵静和速裁团队张丽娟法官。“多亏了张丽娟法官和调解员李俊玲的努力,我们公安的道路救助基金才能这么快追回,感谢你们!”莱州市交警大队警官感激地说道。

 “救命钱”垫付容易要回难 公安无奈诉至法院

  谈及起诉原因,几位公安民警很是无奈。“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金是用于垫付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医疗费用的专项基金。在交通事故发生时,由于事发突然或事故案情复杂等原因,伤者在医院可能会陷入没钱救治的尴尬境地,这时救助基金就起到了救命钱的作用。救助基金管理部门会利用这部分资金,暂代肇事者为伤者垫付治疗费用,确保伤者尽快得到治疗。待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明确后,肇事者理应返还公安局垫付的垫付款,而救助基金管理部门可以用这些归还的钱救助更多需要救助的人。”烟台公安局代表说道。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肇事者常常由于对救助基金了解较少而产生误解,拒不偿还救助基金,而救助基金资金有限,尽早回款才能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使更多交通事故当事人受益。面对这种情况,万般无奈的救助基金管理部门只得起诉肇事者,以求早日收回资金,帮助更多当事人。自2023年9月起至今,共35起涉及交通事故救助基金追偿权纠纷的案件诉至莱州法院,总标的额达118.8万元。

  诉前调解下功夫 多起案件一朝结

  张丽娟在接手此类案件时了解到,救助基金管理部门的诉求是尽早返还救助基金,因此,调解本应是最佳解决方式。然而在诉前调解的过程中,当事人往往有抵触情绪,拒不配合,案件只得进入诉讼流程,且因当事人不同意调解而导致判决结案。但是,一旦判决就意味着公安要面临着耗时较长、资金收回较慢等问题,往往达不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是跟着前人的脚步走上庭审的稳妥道路?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披荆斩棘走出一条新路?想到亟需帮助的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张丽娟和调解员李俊玲决定还是在调解上再努力一把。

  然而,张丽娟也遇到了与其他法官一样的困境,在多次试图与当事人沟通却碰了一鼻子灰后,张丽娟与调解员李俊玲想到了与司法所对接,联合调解案件。拥有多年乡镇司法所工作经验的李俊玲想不到自己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在这时候帮了她的大忙。她主动与各乡镇司法所对接,在乡镇司法所的支持下,张丽娟与李俊玲联系到了当事人所在村的村书记。通过村书记从中协调沟通,继续向当事人释法说理,解释救助基金的循环机制及重要性,让当事人对这部分资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配合积极性大大提高。

  最终,31件案件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调解成功,22件案件当事人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劝说下自动履行,27.8万元资金顺利收回,约72万元考虑到当事人还款能力,处于分期还款中,公安局的救助基金实现了迅速回收。

  法院+公安+诉前调解 探索案件最优解

 “再次感谢张法官和李老师在调解过程中的付出,不仅帮助我们追回了基金,实现了基金的良性循环,还让更多人对我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避免了社会矛盾。”烟台市公安局救助基金办代表说道。

  法官张丽娟与调解员李俊玲在交通事故救助基金追偿权纠纷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烟台市公安局今年起诉至莱州法院的35起案件中, 31件以调解结案,调解率达到了惊人的88%,位居全烟台市第一,远远高于其他县市区。

 “没想到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就受到了这样的肯定。”面对收到的锦旗和烟台公安的点赞,张丽娟在激动的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锦旗不只是激励,也是一种信任,她表示将继续带领团队做好交通事故追偿案件的调解工作,为帮助更多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而努力。

初审编辑:魏站群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