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艳 汤淼 程国闰 烟台报道
人间四月,春茶吐翠,眼下正是春茶上市的时节,烟台海阳市万亩茶园吐露新芽,进入了采摘“黄金季”。为了保证春茶最好的品质,手工制茶人也开始了忙碌的炒茶作业。
“炒茶时需要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对于手工炒茶,海阳绿茶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刚有着自己独到的“制茶经”。
走进张志刚的炒茶房,不大的茶房内,摆放着几口炒茶锅,即时采摘的春茶翠绿鲜嫩平铺在竹篮中,经过杀青和揉捻,便迎来了最关键的一步——炒制。“炒茶的锅温需要保持在180℃到200℃之间,一次只能放入一斤鲜茶叶。”说话间,茶叶下锅,鲜叶在高温下噼啪作响,张志刚手法娴熟地翻炒起来。极高的锅温直接接触会烫伤皮肤,就要求制茶人有着高超的手法和熟练的技艺,这便是张志刚所说的“手不离茶,茶不离锅。”
不止经验丰富,张志刚还在祖辈制茶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首创纯手工海阳绿茶制作技艺的“抖、 散、甩、扣、拓、搭、搓、挤、压、磨”十大制茶手法。只见张志刚的手指在微微冒着热气的锅中灵活操作,时而抖散、时而挤压、时而揉搓……鲜嫩的茶叶随着他的操作水分慢慢蒸发,释放出清冽的茶香,芬芳馥郁,沁人心脾,弥漫了整个房屋。
经过40分钟左右的炒制,茶叶便可以出锅了,手工炒茶没有特定的标准,全凭一双手掌握调节,一斤鲜茶叶炒出的茶叶分量也就二两左右。即使技法熟练,长时间的高温炒制下来,张志刚的掌心也被烫得通红,然而他早已经习惯。“机械制茶是茶叶制作的趋势,也是社会的进步,但传统手工制茶的技艺不能丢,两只巴掌做出来的茶叶品质是机械无法取代的,这是茶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张志刚说道。
秉持着对茶文化的传承,张志刚创立了“北茶张”自成一派的茶叶加工技艺,形成了墨玉绿、焙豆香、琥珀汤的独特海阳绿茶品质。2019年12月,张志刚被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命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阳绿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11月,海阳市步鹤山茶果专业合作社作为保护单位申报的海阳绿茶制作技艺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弘扬手工炒茶技艺,张志刚积极传技带徒,先后收徒30余人,分布于海阳、莱阳、蓬菜、招远、莱山、牟平、芝罘、莱州、龙口等各地。
品一口精心炒制的春茶,滋味浓厚,回味甘甜,让人身心舒畅。近年来,烟台茶产业蓬勃发展,以海阳茶为代表,凭借独特的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茶叶评比活动中相继荣获国家级大奖,“海阳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启用,2021年“烟台茶”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登记保护。烟台茶产业崛起的同时,茶文化的氛围也愈加浓郁,举办了首届茶叶炒制技能大赛,成立茶叶学会,开展各类茶事活动。好山好水出好茶,烟台茶产业正在做活、做大、做强。
初审编辑:钟建
责任编辑: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