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钢琴家巴伦博伊姆论音乐
来源:阿里山图书馆 编辑:巴伦博伊姆 2016-11-30 15:34:00
音乐处于踌躇困顿的死胡同之中已经很久了
调性音乐中有种成分让我觉得是超人工的。我不知道是否确实如此,或者是像布列兹说的那样,它是个习惯问题:我们在这种音乐和其调性体系中成长,于是倾向于把它看作是超人工的尺度,事实上它是不存在的。我相信当音乐中的音调、声响在流动时,会产生某种独立的特性。…了解瓦格纳的半音体系是否引导的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的变革并不重要,勋伯格的规则是否打破了调性系统也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那些音乐现象发生了。自法国大革命起就有争取平等的斗争,而在马克斯、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中达到了极致。我在音乐中也见到了类似的情况,如果我的推测正确,那么我们现在正处于困境之中,因为音乐处于踌躇困顿的死胡同之中已经很久了。
我想,我们今日的处境,从前的人们可能从未遇到过。今天,多数有经验的音乐会常客,仍然将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巴托克看作是当代或近代作曲家。但是他们的作品大部分是写于1910年至1920年之间。而那些在1876年目睹拜罗伊特首演《尼伯龙根指环》的大众,当然是不会将海顿晚年或贝多芬中期的交响乐看作是当代或近代音乐的。
钢琴家或小提琴家有时会练到上台之前一分钟,这可能是必要的。但如果你能避免练到最后一刻,你会发现在台上奏出第一个音符的时候,感觉是多么的清新。
没有比只依靠天赋去做事更糟的了。
能够真正演奏复调音乐的乐器包括钢琴,和各种形式的羽管键琴或楔槌键琴、吉他、管风琴以及淑琴。如果你以大提琴或小提琴演奏巴赫的无伴奏乐曲,你可营造出一种多声部的幻觉,但这些乐器本质上是单声部的。然而,音乐的本性是复调的,而和声也只有在复调的基础上才成为可能。音乐的复调本质——垂直于水平结构的关系。水平的是不同的旋律线,而垂直的是和声与复调。
艺术家不要轻易妥协
一位艺术家,如果在艺术观点上折中,那就是自愿地放慢他在艺术上的进展。艺术家越是不善于妥协,他就进步得越多。
音乐不只是人际间的情感,更是个体性的创造
音乐是什么?它如何自我表达?它的方式非常简单,通过声音,实际上也就是空气(布佐尼说“发声的空气而已”)。音乐不止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本身也是人类的一项创造,意在模仿自然最深刻的层面。
时常有人认为,音乐只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像爱与恨,尤其是在剧场音乐中。但是在绝对音乐中,特别是在没有歌词的与无标题的音乐中,我们应该知道它也表达一个人内在的自我,他与世界和宇宙的关系。因此音乐也有能力超越感情甚至与感情无关。它经常提供人类关系的一种缩影,因而它具有一种超脱的特性,能够超越一段爱的二重唱中的叙述性,无论这是威尔第、莫扎特或瓦格纳。
论音乐的生命
音乐始于无也终于无。以这种角度来看,他与一个人、动物或植物的生命相似。生命也是始于无而终于无,而这种无即是——寂静无声。我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有某种有机的本性,但是音乐吸引我的地方是一种时间性,这与其它艺术是不尽相同的。音乐有一种必然性,它一旦开始运动,它就遵循它自身自然的进程,它持续到它所有的音符演奏完毕为止。如果一场音乐会持续了三十五分钟,那就是它生命的全长。你可以思索它,也可以想象它,但是他的实际生命就是这首乐曲的长度。这使得每一次演奏都成为绝无仅有的一次。声音不可能无止境的延续,它终究会变成寂静无声。
…显然,每一个人都会偶然想到死亡,甚至会经常想到。有时,一个人没有很多创意或兴致地虚耗了一天,或者只是几个小时,你会觉得自己浪费了不再会有的时间。生与死的关系就如同声音与寂静之间的关系——音也开始之间的寂静与结束后的寂静。
我不断地思索一个声音开始的方式,因为声音延续性可能是音乐演奏最大的困难之一。一个声音的发生需要某种程度的能量,而且你同时也接触到在他之前的寂静。但是以同一力度延续一个声音,需要更多的能量。…声音的连续性也可以比拟于生命的连续性。你不能停止生命,但是你可以控制你制造出来的声音。
……静止可以比最大声还大声,也可以比最弱还弱,就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序曲。
我们所有的思想必须被当作音乐的一部分来理解,因为音乐就是思想。一对音符凑在一起不是音乐,因此,音乐不能变成什么,而是有些东西可以变成音乐。……
我认为人们将理智与感情相对立,大部分是因为迷信。迷信的想法才会认为你了解音乐越多,你对它的感觉就越少。
过渡迷恋于传统只可能是文化衰弱的迹象。…布列兹认为,文明如无法摧毁一些东西,是其衰弱的迹象。这种墨守传统的偏执正是一种缺乏勇气的表现,缺乏那种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勇气。
每当我陷入事业或个人的困境时,解救我的总是斯宾诺莎所强调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有能力做理性思考的。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生活中发生不如意事情的可能性,甚至必然性,例如消沉、有气无力或者不愉快。理智可以让我们区分什么是暂时性的,什么是永久性的。在一个绝望的情况下,除非你能够运用理智,否则符合逻辑的结论只有自杀了,或者至少也是极度的苦恼。同样地,一段音乐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所表达的东西,而且也在于它与结构之间的先后关系。一个乐句是前一个产生的结果,也是后一句的先声因此它不能当作孤立的东西来表达,它必须与整体相连。…有多少次,当你经历极度快乐的一刻,或者极度清晰的意象是,你希望能保存这一刻,然而却又很清楚你实在无法这么做。这一刻只能存在于生命的流动之中,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我们了解每一首作品都只有一个高潮点,而其他的乐句却只是用来趋近或离开它的阶段,那么,表情的节制的概念就变得很清楚了。表情的节制意味着,过渡沉醉于一个特定的乐句对于整体的概念是有害的,虽然它在当时,可能有非常吸引人的表现。
程式化是音乐表达的大敌。我们必须不时地意识到虚假舒适的危险,与陷入熟门熟路的危险。诠释者的责任不仅在于寻找新理念,而且也在于寻找表达旧理念的一种新语言。…
音乐演奏者的另一项危险,是寻求简单的技术解答…最没有苦难的路线,必定导致最低程度的音乐表达。在以某种方式做过一件事之后,重复这种做法可以带来一种平静的感觉,也就是熟悉事物所具有的舒适感。然而,真正的平静,只会来自在了解完成了什么事以及以何种方式完成的,并再尝试改进之后。唯一可靠的是吸取了过去的经验之后,再完全从头开始。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