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与鼓碰出“西域流光”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刘 淼 2016-11-23 15:49:00
琵琶与鼓,两种来自西域的传统乐器,历经流变再度和鸣,会是怎样的情景?11月4日,中国琵琶演奏家章红艳与日本国宝级大师、大鼓演奏家大仓正之助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让这两种传统乐器碰撞出耀眼夺目的“西域流光”。
对于这样的合作尝试,章红艳的心中早有期待。古有“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的伤感,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悲凉。大量的文献告诉我们,琵琶来自西域,但曾经的西域音乐已成为绝响。当在西域的壁画、石窟中一次又一次看到琵琶和鼓的身影之后,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章红艳开启一场音乐寻根之旅。
与大仓正之助的结识是一次偶然。大仓是日本传统能乐表演的法定继承人,也是大仓流的第十代传人,他手中演奏的大鼓的形制与壁画中的如出一辙。这让章红艳兴奋不已。两人随即进行了即兴演奏,两件乐器竟精妙融合,两位艺术家的配合也出奇默契,这似乎更加印证了两件乐器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在这样的默契和谐中,《西域流光——章红艳、大仓正之助琵琶-鼓音乐会》应运而生。
章红艳将这场音乐会当成一次有风骨、有品格的自省,一次同源异变的寻根。
音乐会的曲目分成3个单元。第一单元以歌咏天山美景的《天山之春》开场,琵琶和鼓的组合首次亮相,寓意两种乐器的同源性。之后是琵琶和鼓分别流入中国和日本之后变化出的新声——两首能乐作品展现大鼓在日本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天香》和《乐舞图》是中国人对西域文化的理解之作。
第二单元展现了中日两国各自传统曲目中的经典之作,《三番三》是日本能乐中的核心片段,而《塞上曲》则表现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如此安排意在传达外来文化的流变和新传统的形成。
第三单元可谓历史的对话。3首曲目都以合作的方式演绎:《西域流光》是琵琶、鼓和舞蹈的合作,《那拉提》是弹拨乐团和鼓的合作,《淮阴平楚》是中国弹拨乐队和日本能乐队的合作。这样的合作演出表现的是同源文化异化之后的再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个单元中有两首曲目是为音乐会量身打造的新作品。《西域流光》将琵琶、鼓以及乐舞融合在一起,以新疆音乐和敦煌琵琶传谱为素材,描绘出作曲家眼中的西域印象,以及行走西域古道之后的感受。作品结构紧凑,起承转合细腻流畅,琵琶、鼓和舞蹈3种表现形式各成一体,同时又巧妙融合,有画面,有思考。
《那拉提》为弹拨乐队和中国打击乐而作,曲名是西部草原的名字,寓意着“源头”。这是一首配器精美的乐曲,曲调带有浓郁的新疆音乐特色。音乐既有对辽阔草原的赞美,又有对人们载歌载舞场景的描写,精美的配器为该曲增色不少,尤其是中国鼓的加入,在后半段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一度将现场观众的情绪带入高潮。
音乐会即将结束,这时好像特别需要一次完美的融合为这次寻根之旅画上圆满的符号。音乐一出果然不负众望,琵琶的经典传统曲目《淮阴平楚》以声场的形式亮相。台上一把琵琶领奏,台下十几把琵琶协奏;台上两鼓齐鸣,台下多鼓呼应;台上人声哀鸣,台下笛管悲诉,“埋伏”在四周的乐器将音乐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声场。身在其中,好似被一场摄人心魄的战事包围。其实,早在1998年的第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中,章红艳就尝试过以一把琵琶领奏、九把琵琶协奏的方式演绎过此曲,但这次的改编无疑是一次突破的创新之举,加入人声和打击乐队后,此曲的演出效果更加逼真,将战事的紧迫感搬上了舞台,让听者大呼过瘾。
音乐会虽然结束,但西域流光依然闪烁。今年12月,章红艳将携其弹拨乐团与大仓正之助及其弟子在日本进行互访演出。此次互访也是2016年“一带一路”中日文化交流重点项目。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