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一曲“佳音”传天下

来源:《乐器》   编辑:曾岩   2016-01-09 09:19:00   作者:曾岩

  初秋的一天,我来到位于杭州西溪湿地边上的“佳音”乐器厂,想淘些市面上不大有的非常规笛箫玩玩。

  “佳音”是著名笛箫制作大师应明章先生开设的,专门生产各类高档笛箫产品的私人工厂,也是以应明章先生为核心的中国笛箫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

  我进门时,应先生不在,可旅居加拿大的著名笛子演奏家郑济民先生,却刚巧也在这里淘宝。只见他坐在一间半掩着门的小屋内,手握一支长长的淡黄色竹笛,十分专注地吹吹停停,停停又吹吹,然后与面对坐着的调音师说着什么。调音师听后,就随即从他手中接过竹笛,用小刀对着音孔左挖挖、右削削……原来,他们正在做着笛子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调音。

  我与郑先生素不相识,但共同的爱好却迅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自豪地对我说,应先生是他的师兄。这里的笛箫不仅品种多,而且档次高。演奏家们只有到“佳音”来,才能找到自己梦中的稀有笛箫。

  事实的确如此。当年,他俩都拜在素有“江南笛王”之称的赵松庭先生门下,学习古老的中国传统笛艺。他主修演奏,应先生专攻制作。现在,他已是国际著名的专业笛子演奏家,应先生的“佳音”笛箫也早已蜚声海内外。他虽然早就定居加拿大了,但时不时还会不远万里到“佳音”来。因为除了深厚的师兄情谊,这里还有他梦寐以求的,其它厂家少有的特制精品笛箫。

  我怕影响他们调音,便独自走进了产品陈列室。这里堆满了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粗粗细细、形形色色的各种笛箫,数量之多,品种之全,令人叹为观止。除常规产品外,还有许多新的制作。如笛子有低音,甚至倍低音的。长者两三米,需多人合作才能吹奏;短的不足10厘米,双手往嘴边一贴就看不到了。洞箫有A调、E调,甚至还有常人难以掌控的D调。形制上,洞箫依然保持传统,但笛子则有弯管,甚至曲管的。材质上,除常用的苦竹、紫竹、湘妃竹、白竹、水竹外,还探索使用其它新材料。如这次为郑先生定制的E调低音大笛,就是用京竹做的。京竹过去只是园林绿化和取笋用竹,用来做笛箫,是应先生的新尝试。由于这种竹子表面深黄光顺,经烘烤后会有许多竹油渗出,看上去犹如宝玉般温婉可人,他便为之起了个好听的新名词——“黄玉竹”。在笛箫的表面处理上,他主张天然去雕饰,追求返璞归真的天然之美,一改以往缠线和油漆的传统做法,使之回归纯真自然的素体状态。整支笛箫,除打上几个音孔外,就没有其它人为加工雕琢的痕迹了。除笛箫外,他还试制价格不菲,目前国内又少有人做的日式尺八,并取得了成功。

  正当我看得入迷时,应先生来到了厂里。他依然一副儒将的模样,一见我便笑说似曾相识,执意把我请进了他的总经理办公室。我明白这是对我的礼遇,便礼貌地问候先生。他爽朗地笑笑说:“你看,我身体好着呢”。是啊。论年纪,先生显然已经不年轻了,但看状态,却依然精神矍铄。

  “我这辈子是幸福的。因为第一,我一直做着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依靠自己的手艺挣饭吃。第二,我这辈子很自由。因为我可以独立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头上没有什么‘书记’等官员管着。”

  先生的坦率和幽默,让我有些意外。我原以为,他只是个单纯的职业制作师,除了笛箫,也许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可叙后方知,他不仅在自己的专业上造诣深厚,出类拔萃,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兼收并蓄,无所不通。当然,我们的话题,主要还是笛箫。他接着说:

  “我最喜欢的,就是做笛箫,一辈子只干这一件事。我国的笛箫生产,与演奏一样,至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制作上一直没有标准化、科学化,至今全凭制作者的工艺和经验。这一方面,是由于前人研究总结不够,没有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概括的形态。但另一方面,也是由笛箫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笛箫的基本材料多为天然竹子,而竹子由于生长环境和竹龄不同,管径、密度、厚度等往往各有差异,实行标准化生产就很难,而必须区别对待,因材制宜,才能制作出合格的产品。各不相同的竹子固然给制作师带来了许多困难,但同时也为他们施展工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制作师的经验判断能力和制作工艺水平,就成为产品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在我国,笛箫制作师虽然来自民间,但却绝非一般的民间艺人。一根本来稀松平常的竹子,一到他们的手上,就可化普通为神奇,变竹管为乐器,做出一支高档,甚至稀有的笛箫出来。这种点石成金的功夫,不仅是技术力量的体现,也是名家价值的见证。”

  慢慢点燃一支烟后,他继续说:

  “笛箫制作看似简单,似乎只在竹子上打几个孔,但选材、烤竹、调直、打孔、接铜、调音等,却有许多讲究。同样的竹料,由不同技艺水平的人来做,产品的质量档次往往会有很大差别。现在,顶尖制作师做出来的高端产品,价格高至几千几万元一支还供不应求,而蹩脚制作师做出来的低端产品,价格低至几十元一支也乏人问津。其差别,主要就在制作的技术水平上。”

  是啊。“佳音”的产品好,其实好就好在选材和制作上。因为好竹料是制作好笛箫的根本条件,而制作工艺则是制作好笛箫的决定因素。正是因为有名师的亲自选材和制作,“佳音”生产的笛箫才风靡海内外,深受人们的欢迎。

  目前,工厂生产的,大多只是半成品,而少有最终产品。其目的,就是为了预留后期制作空间,更好地对笛箫进行个性化设计和精细化制作,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而制作上,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调音。不仅要调音准,还要调音色。因为音准和音色,是所有乐器的生命,笛箫也一样。实际上,“佳音”的精品笛箫,几乎每支都是经反复试吹微调,直到至善至美,才最后交到演奏者手中的。

  应先生认为,中国是笛箫王国,无论是制品产量还是制作水平,都是全球最高的。笛箫固然普通而渺小,但却是乐器王国的重要成员,也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浙江特别是杭州,早就有“中国竹笛之乡”的美誉,发展笛箫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城西的中泰等地建有全国唯一的“苦竹种质资源库”,是国家级苦竹定向培育标准化示范区,年产海量的竹材,而苦竹是制作上等笛箫的理想材料。同时,竹子是再生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只要采伐得当,资源非但不会枯竭,而且还会逐步发展。因此,以竹子为原材料的笛箫工业,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型循环经济产业,既可实现可持续发展,又能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其次,有众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曾有“江南笛王”之称的赵松庭先生虽已离世,但其桃李遍天下,在中国乃至世界笛坛仍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表演上,目前全国著名的笛箫演奏家,如张维良、戴亚、詹永明等,都是他的弟子;戴亚、詹永明、陈悦等,都是浙江人;蒋国基、杜如松、吴樟华等,还长期工作和生活在浙江。在制作上,有应明章、黄卫东、董雪华、丁志刚等一批全国顶尖的工艺大师,生产的高端笛箫供不应求。第三,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基础。仅西郊的铜岭桥一地,就有笛箫生产企业数百家,年产笛箫200多万支,创产值7000多万元,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笛箫生产基地。因此,只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浙江的笛箫产业,必将大有可为。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应先生才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在笛箫制作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且矢志不移。由于成就卓著,2003年10月,他在第五届“中国西湖国际博览会”上,被评为首届“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如今,在笛箫制作界,应先生无疑已是难得的国宝级人物了。他制作的“佳音”笛箫,已经享誉全球,无论是专业演奏家,还是业余习练者,都会多多少少使用“佳音”的产品,并以拥有“佳音”的笛箫为荣。

  个人事业的成功,固然使他倍加欣喜,但放眼社会,笛箫制作的现状,却让他有些忧心。他认为,浙江的笛箫产品现在虽然打响了,也走出去了,但宝贵的制作技术却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充分关注和足够重视。许多富有经验的高级制作师,在社会上往往多被看作是普通的民间艺人,既不被官方所看重,也不被人们所知晓,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况。他们宝贵的笛箫制作经验和技术,长期流散于民间,至今没有很好地予以收集整理,更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总结。作为“中国竹笛之乡”的浙江,至今没有一所大专院校或职业中学设有笛箫制作专业,培养笛箫制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在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多数笛箫制作企业,仍然停留于家庭作坊式的小生产之中,普遍缺乏现代科技武装和高端资力支持,产品质量难以提高。而所有这些,都程度不同地影响了笛箫制作产业的健康发展。

  应先生虽然年近古稀了,可他对自己钟爱的笛箫制作事业,却仍然壮心不已,还有很多很多的梦想和冲动。譬如,他想试制一管双音的新笛箫,进一步拓展笛箫制作的新领域;想带若干名笛箫制作研究生,培养更多高端的年青制作人才;想总结几十年笛箫制作的成功经验,编写一本高质量的笛箫制作专著……

  这一切,让他充满无限期待,同时又倍感责任重大。因为他深知,自己的梦想固然美好诱人,但真正实现起来却并不轻松。

  临别时,我随手拿起一支新淘的大D调洞箫,试着吹起了唐代古曲《阳关三叠》。这时,郑先生闻声也从那间小屋里走了出来,手持刚调好音的大E调低音笛,与我合奏了起来。顿时,低音大笛和低音洞箫演绎的一曲远古“佳音”,便徐徐回荡在苍茫的天空之中。

  应先生看着自己制作的笛箫,在我们手中奏出了美妙的旋律,也欢快地笑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