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盘点2015中国文艺大势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乐音   2016-01-09 09:05:00   作者:乐音

  “讲话”公开发表,为文艺工作指引航向“意见”全文播发,对繁荣发展作出部署

  盼望了一年,10月1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这篇重要讲话公开发表。人们终于能一睹这洋洋洒洒14000字讲话的全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5个问题的论述,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划定了基本遵循、标注下价值航向。这一重要讲话全文发表,必将有利于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更好地把握文艺的根本方向、担起文艺的历史使命,推动文艺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出台文件,指导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全文播发。《意见》分为6部分25条,包括:做好文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为推动《意见》落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10月20日在京召开,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文化担当,深化落实措施,巩固文艺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在“讲话”和“意见”精神的鼓舞和指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高涨,文艺领域呈现许多新气象。音乐工作者始终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歌唱;追寻中国梦、奏响中国风;用情用心打造更多音乐精品;不懈追求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戏剧工作者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开创我国戏剧事业新生面;走向民间、服务群众,夯实戏剧事业发展的深厚根基;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营造戏剧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做人品艺品俱佳的戏剧家。杂技工作者弘扬中国杂技传统,彰显中华审美风范;聚力创作、聚焦质量,推出更多杂技“绝活”;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杂技艺术更好地走进人民、走向世界;加强杂技人才培养,确保杂技艺术后继有人。舞蹈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深入生活、服务基层,跳出深情的人民舞步;坚持创新创造,跳出昂扬的时代舞步。书法工作者坚持书中有“文”,传承中华文化根脉、弘扬独特艺术价值;坚持书中有“道”,遵循书法艺术规律、彰显时代精神气象;坚持书中有“人”,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焕发艺术生命力;坚持书中有“德”,追求艺文兼备、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实践证明,以讲话精神为引领,文艺事业正迎来又一个春天。

    政策支持戏曲传承 回归民间绽放精彩

  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支持戏曲剧本创作、支持戏曲演出、改善戏曲生产条件、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为振兴我国戏曲艺术进行了部署。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召开。戏曲界人士相聚一堂,共商建立健全戏曲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师徒传承,培育观众群体,努力夯实戏曲发展的根基。

  中央财政支持开展“三个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扶持,通过“征集新创一批、整理改编一批、买断移植一批”,调动全社会戏曲剧本创作积极性、主动性,推出一批优秀戏曲剧本。国家艺术基金加大对优秀戏曲剧本创作的扶持力度,在其2015年度拟立项资助项目“舞台艺术创作”“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四大类728个项目中,戏曲类项目占162个。

  “戏曲回到民间去,回到发展的源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创作扎根在民间,把舞台搭建在民间,把来源于群众的戏曲回馈给群众,不断激活戏曲艺术生命力。”2015年,“回到民间”成为戏曲艺术响亮的声音。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启动,普查范围为我国境内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戏曲剧种,旨在全面掌握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戏曲剧种的数量、形成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分布和流传地区、演出团体、人才状况、演出剧目、生存现状等,实现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各地戏曲文化资源的动态化、科学化管理,更好地促进戏曲繁荣发展。

  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进京,19个省区市的18个剧种20台优秀地方戏剧目集中上演。有复排加工的经典剧目,有新编历史题材、现代题材的优秀剧目,集中展现了我国地方戏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评奖瘦身不走神 评论健体重引导

  评奖改革,无疑是2015年文艺生态转型的重要关键词。一段时间以来,文艺奖项过多过滥、重复交叉,导致出现“人情评奖”“权票交易”等现象出现,一些创作也成为评奖“指挥棒”下的跟风行为。今年2月,中纪委直言文艺评奖过多过滥,评奖中存在暗箱操作、利益交换。文艺评奖的改进和转型备受关注。

  今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根据要求,中国文联制定出台《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管理办法》《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评委库建立实施规范》,对评奖数量和子项进行了大幅度压缩,评奖数量由1123个压缩为248个,压缩比例78%,子项由237项压缩为67项,压缩比例72%,取消了全部分项。自今年5月起,文化部也对各类文艺评奖加强整改,原有各类全国性奖项41个,整改后共取消25个,转出1个,只保留15个,减少60%以上。这都扭转了奖项设置过多过滥状况。

  同时,奖项设置更趋合理、评奖数量更显精当、各奖含金量进一步凸显。健康良好的文艺评奖生态,极大地鼓舞了文艺创作。2015年,第5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10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10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第12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9届中国杂技金菊奖魔术比赛、第5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等一系列评奖活动成绩喜人。评奖配套建设也初见成效。中国戏剧节取消评奖,以评代奖;中国舞蹈荷花奖在比赛中加强评委点评环节,均广受好评。

  加强理论评论引导,是2015年文艺发展的重要景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继续完善组织建设,成立多个专业委员会,加强文艺评论人才培训,挂牌成立文艺评论基地。各地文艺评论家协会纷纷成立,陆续开展评论相关活动。《中国文艺评论》杂志、中国文艺评论网等一批文艺评论媒介相继创刊或改版试刊,主流媒体开设文艺评论栏目,推进文艺评论新风,产生众多优秀的评论作品,一大批青年评论人才亦崭露头角。2015年,可谓是评奖转型、评论发力之年,步履清晰,新风鼓荡,振奋人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