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艺考到了回归理性的时候了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郭立场   2015-12-27 08:55:00   作者:郭立场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对高校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4类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规范,明确政策红线,防止降低标准、打“擦边球”违规现象的出现。通知规定,要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相关考生的专项测试要求和高考文化成绩录取要求,特别要切实提高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和艺术团录取考生的高考文化成绩要求。

  教育部对艺考门槛提高、政策收紧,使本来竞争激烈的艺考又增加了几分紧张,以至于今年被很多媒体称为“史上最难艺考年”。有统计表明,文化课专业课并重,考生压力巨大。统考不断调整考试范围和难度,释放出的信号,正是要把对艺术考试的专业没有兴趣的“半路”学生挡在艺考门外。其实,非但艺考生“入口”趋紧,毕业“出口”也日渐趋窄。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美术学、音乐学等艺术类专业“看上去很美”,失业率却很高,这与这些专业供过于求,超前于社会需求有关。显而易见,艺考不再是高考的“捷径”,“艺考是低分考生的出路”“艺考是明星之路的起点”等已成过去式。

  艺考,究竟靠什么选拔人才?艺术素养,能否靠速成“习”得?艺考闯关,又能否开启明星之路?入学及就业如此不尽如人意,为何还有那么多人选择艺考?曾到中国来访的法国著名艺术家保罗-德沃图直言中国的“艺考大军”让人不可思议。在他看来,艺术应该和文凭无关。被功利化思维绑架的艺考,甚至沦为所谓“救命稻草”的艺考,与真正的艺术相去甚远。在功利心态和应试思维的支配下,“他们考什么我就学什么”等应试主义积重难返,令人担忧。然而,与艺术素养偏低相比,艺术教育的功利化和技术化尤为严重,有些高校“艺术培养”越来越有点技能培训或者职业培训的味道,一些艺术专业甚至成了戴着高校这顶“大盖帽”的“技校”。

  毫无疑问,那些为了躲避文化课成绩的劣势,选择在高考前突击学习一门艺术的做法,即便凭此敲开了大学校门,但也不足以成为其安身立命的本钱。从现实情况来看,那些功成名就的艺术人士,非但要具备较强的艺术领悟力,文化知识储备同样不可或缺。那些仅把艺术当作考学敲门砖者,即使侥幸过关,在以后的学习及毕业求职时也难免遭遇困境。眼下,艺考热不仅危害了教育的健康发展,还深深地伤害了艺术本身。毕竟,艺考是培养和发现具有艺术天赋或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大批的“艺考者”。

  事实上,艺考是坦途还是囧途,取决于考生为何而来。艺考的功能应该是给热爱艺术的人提供机会和平台,是否选择艺术道路,是否从事艺术职业,兴趣和天分很重要。缺乏兴趣和潜力的学生,即使通过刻苦训练考进高等院校,也会学得很痛苦,将来也很难在专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巨额的成本与残酷的现实面前,那些志趣不在艺术的考生及其家长,还是“该放手时就放手”为好。艺考不易,也不宜强求,该到了回归理性的时候了。

  艺术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的无功利性。拂去功利主义,祛除浮躁心理,在从事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无论是谁都需要一份淡泊名利、远离喧嚣的心境,才有望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