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妙哉,《田梦儿》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方同德   2015-12-20 08:43:00   作者:方同德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出品的音乐儿童剧《田梦儿》经精心打磨,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此剧已演出了70多场,不但场场爆满,而且剧场中观众的反响可以用轰动来形容。作为一名观众,看到此情此景,我心中在泛起一种难抑的激情的同时,也不由冷静地思考:此剧的成功究竟缘于何因?

  当今我国儿童舞台剧市场正处于一种供需矛盾十分尴尬的局面。据统计,我国有近3亿少年儿童,巨大的潜在观众群使得儿童剧演出市场拥有广阔的前景。但如何将前景转变成市场,一直是儿童剧院、院团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巩固、开发儿童演出市场,首先要有优秀的儿童剧目作支撑,但是,当前儿童剧目艺术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一直为大家所诟病。尽管与成人舞台剧相比,儿童剧情况似乎稍好。但如果认真去考察一下我国广大的儿童观众群对儿童剧的需求和目前儿童剧创作的实际状况,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我国的儿童剧产量显然是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因此,回顾一下《田梦儿》的成功经验是很有价值的。

  《田梦儿》一剧的故事很简单:年迈的爷爷把领养的孙女田梦儿从乡下带到城里,以捡废品供他读书,而田梦儿却不断给自己、给爷爷、更给同学们制造了不少麻烦。而与故事框架较为简约形成显明对比的是,全剧的情节却屡藏暗机,使人对田梦儿的一系列行动捉摸不透,也让观众们对全剧的剧情发展始终充满期待。为了重新分配桌座,她敢与班里最厉害的男生大打出手;学校组织向受灾地区捐款,她不但把爷爷给她的5元钱收回,还敢偷偷进网吧;当同学到她家来看望她,她竟然要把同学们赶出家门。这些细节的起因、事件的经过都非常合情合理。简化故事层次,细化情节趣味,这是儿童剧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在这一方面,《田梦儿》做得非常到位。当观众正饶有兴趣地观赏着发生在田梦儿和同学们之间一幕又一幕形似“好玩”的纷争中,却不知不觉地进入到了全剧的高潮。原来爷爷和田梦儿都怀着一个梦想:爷爷想让田梦儿到城里来读书,以补偿自己少年时代没有上学机会的缺憾;田梦儿却梦想为辛劳一生的爷爷修建破败的老房子。两个梦想隐藏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两代人的心底,他们互不通气,也不向任何人透露。他们的梦想是如此的朴实无华,又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也许在很多人心目中,这是举手投足就能完成的事情。但正是这些举手投足就能完成的小事情,对田梦儿和爷爷来说却是艰辛万难的大难题。剧作家把观众的目光引向以城市儿童为一方,以田梦儿这样的贫困地区儿童为另一方的矛盾焦点上,引发了他们的同情,更引发了他们的思考。而当他们进一步了解到爷爷捐助失学儿童上学不是田梦儿一个人,在她之前还有一个“姐姐”,他们震惊了。爷爷的梦想是何其伟大,何其崇高,于是,同学们便自发地伸出他们的手,要去帮助田梦儿,帮助爷爷。

  当前,中国人都在谈“中国梦”,“中国梦”已成了最时髦的词汇。本剧主创最初创作此剧时,用的剧名就是《少年中国梦》。他们想与“中国梦”挂上钩,文本中也设计了不少与“中国梦”挂钩的“钩子”,但是,使人遗憾的是,挂来挂去,总觉得勉强。后来,经过反复斟酌,最后还是决定把剧名改掉。几番讨论,几易其稿,当修改稿改掉了很多“中国梦”生硬解读的人为痕迹后,全剧的演出效果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很多人看完这部戏,不但为剧情感动,而且还很自然地联想起了“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概念,它凝结着国人百年的梦想,涵盖着祖国万里的疆域,汇聚着十三亿当代中国人各式各样的追求。具体来看,剧中田梦儿的梦和爷爷的梦,正是当今一部分中国人非常现实的追求,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艺术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它能把两个很难连在一起的东西连在一起。只要你梦寐以求的东西与“中国梦”宏伟的梦境,在精神上是相通的,那就能在两者之间架起连接的桥梁。《田梦儿》的编导找到了这座桥梁的设计图,而且为我们筑成了这座桥梁。

  我一直认为,所谓戏曲的情节,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故事时空发展的过程,重点是“事件”,我称之为外在情节;二是指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节奏,重点是“人物”,我称之为内在情节。我们过去所谓的“故事情节”一说,其实是两个概念,“故事”应指事件发展的过程,“情节”应指人物情感变化的节奏。我们往往总是注重于事件过程的人为延伸和模式拓展,所以常常陷入了情节类同化和人物类型化的桎梏。音乐儿童剧《田梦儿》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走出了一条值得我们深思的探求之路。

  从戏剧结构来说,一般戏剧的高潮总是在戏的结尾,为了最后的高潮自然形成,作者此前必须要做许多铺垫;为了给观众在看高潮戏时有一种惊喜之感,前面的铺垫又必须尽量隐蔽。而观众的审美情思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来剧场看演出,首先关注的是观赏性,然后是艺术性,再后才会上升到思想层面。儿童剧更是如此,你如想用概念化的说教去替代思想性,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纵观《田梦儿》全剧,编导在这方面确实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田梦儿》的结构是十分严谨的。前五场戏,严格来讲都是铺垫,但是铺垫得十分巧妙。第一场重分座位,这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情节,很具观赏性;第二、三、四场班长到田梦儿家,同学们发现田梦儿去网吧的“秘密”,情节有了令人期盼的进展;第五场,爷爷突然“失踪”,情节似乎转入了“寻人”的老套子。前五场戏从表面看,似乎平了一点,但很有观赏性,也很有艺术品位。音乐、舞蹈、灯光、舞美、演员的表演,都很到位,尤其是作为一部音乐剧,全剧的词、曲非常精美。我想,当大幕落下后,全剧的主题曲一定会回荡在你的心中:“把我的梦讲给你听/让心和心慢慢靠近/爱是温暖的阳光/传递春天的花讯/挥映少年的脚印/让我们与爱同行,分享成长的欢欣/让我们为梦同存/共写纯真的友情。”

  正在人们怀着失望和期盼交织的矛盾心态时,全剧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大转折。爷爷的梦想和田梦儿的梦想震动了同学们,也震撼了台下的观众。田梦儿姐姐的死是全剧最大的悬念,隐藏得很巧妙,层层铺垫,最后忽然揭开包袱,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封最后的遗书很感人。如果说爷爷的梦想此前还给人留下孤人奋斗的痕迹,听了这份遗书的内容,我们明白了那位已逝去的小姐姐正在接过爷爷的接力棒,延续着爷爷的梦想,向着一个崇高的目标在挺进。她挺进的目标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读书问题,一个老人的住房问题。随着大幕的落下,剧场里又回荡起歌声:“太阳就要下山岗/牛儿还在田里忙/盼着今年收成好/稻谷满仓鱼满塘。”这里的“牛儿”“稻谷”“鱼”都具有象征色彩,我们千万不要把它们看成是具象。这是一幅具有强烈诗情画意、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梦”的梦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