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跨出古典音乐的围墙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卢旸   2015-12-04 09:31:00   作者:卢旸

    11月5日,刚录完“飞鱼秀”的王弢走出广播电台,接到中央音乐学院的短讯,通知他学习文件写报告。“刚才跟主持人小飞聊音乐聊得太High,我需要冷静一下,否则看不懂这些文件,自己不吃透的东西没办法传达给学生。”年近四十的王弢,在一切都不着急的年纪,生活变换轨道,从慢条斯理的节奏,变换成每天频繁切换于职业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处处长和超级奶爸三个角色中。

    单簧管最像自己

    王弢最早学习的是大提琴,但由于手指条件限制,无奈必须改变专业。父亲带着九岁的他来到四川音乐学院教师宿舍楼楼下,左边三楼住着单簧管老师,右边六楼住着长笛老师。“先爬三楼的吧。”因为父亲的这个决定,王弢见到了他的单簧管老师,从此改了行。

  成长在上世纪80年代的琴童,生命中似乎只有练琴,家长也长期处在熬战状态。改学单簧管的王弢,从一天8、9个小时的练琴,变成每天练一个小时就有成绩,“可能我本身与单簧管有契合度,很快掌握,很快能够找到成就感。我爸妈也不想打仗了,我终于可以偷懒了。”

    王弢感觉单簧管是最像自己的乐器:“单簧管有五个音区,很难做到彻底统一,次高音区、高音区音色明亮、欢快,进入低音区后,音色立刻变得忧郁,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感觉虽然很多变,但是不成熟、不够深厚。我自己也是很容易性情奔放,过分感性缺乏理性,不完美的性格。”

    “井底之蛙”开始反省

    九岁学习单簧管,十岁就在省内各种比赛拿第一,得到很多演出机会,“小时候在成都,竞争不激烈,进入附中后,不怎么练就能拿主科第一名。我觉得自己太有才华了。”王弢的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一直持续到高二。

  高二那年,全国单簧管比赛在西安举行,王弢作为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选手参赛,在那见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陶纯孝老师,也是他后来的导师。那时候全国比赛几乎被中央音乐学院包揽,四川音乐学院很少进入决赛。第一次见到国家队的阵势,王弢顿时肃然起敬,同时心想,“那都没我吹得好!”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曲目都是王弢平时吹熟的。他带着为四川音乐学院雪耻的决心上台演奏。结果,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从学习单簧管开始,被各种光环围绕的王弢终于失败了。学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惯性认为,王弢肯定能进入复赛,在学校张贴喜报。很多人看到喜报,打电话来祝贺,这让王弢更加痛苦。

    第二天复赛,王弢没有去听,独自走在西安古城,面对人生第一次的失落,“原来我真的什么都不是。”接到母亲的电话,王弢哭得说不出话,“终于知道所谓井底之蛙是什么概念。”王弢决心报考中央音乐学院。

    摆脱“乡土气息”

    1994年,从小被家人宠爱的王弢,只身来到北京,在复兴门租了一间地下室,开始魔鬼式训练,每天十个小时拼命练琴,春节都没有回家。当年,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专业全国招收三个学生,单簧管比赛的获奖者占去前两个,全国考生争夺惟一的名额。结果,正如所有励志片,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弢得到了这个名额,以第三名的资格进入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很有学术氛围,成绩好的同学走路似乎都昂头挺胸,主科不好的学生总感觉低人一等。”王弢给自己定下目标,大一考到年级第一,大二取得全校专业第一。中央音乐学院几乎都是从附中考上来的,这个从四川考来的男孩子难免受到挤对。“你的音色都有乡土气息。”师哥这句话让王弢备感刺激。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琴到7点50去上课,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练习程度,从未间断。“有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不知道什么是好音色,只能每天练。”大一学期末,王弢考了年级第一。全国单簧管比赛再次举办,王弢等了七年,“这次不可以再失误了。”爸妈赶来观赛,妈妈负责拍摄。比赛结束,王弢看妈妈录的视频,从头到尾都只有地面。“因为爸妈也很紧张,摄像机一直对着地面,都不知道,只录到声音。”当然,那次比赛,王弢得到第一名。

    不谄媚、不卖弄

    1999年,王弢在台湾原动力唱片公司出版了自己第一张教学录音之外的唱片,他很得意。出唱片没多久,他去台湾演出,观众爆棚。王弢在舞台上演奏,台下所有人都在哭。“不是因为崇拜我,他们用我的专辑做心理治疗,听了很久的唱片后,被声音的直观感打动。原来,我的乐音在不经意间传递很远,可以治愈、打动、安抚别人。”这次台湾演出让王弢意识到,“当音乐家不应该是虚荣地追求个名号或者唱片,有能力就有责任,有机会就要做好。不同种类的音乐有他自己的主人,但制作的东西一定要有质量、有理念。”

    王弢除了练习技术外,开始阅读大量资料,看更多的书,追求艺术上的触类旁通。曾经的用功总带着点功利色彩,现在他想做艺术家,“我做的每一件事情,能传递我的思想,而不是单纯的展示我行、我能、我厉害。”王弢对自己划个标尺,做任何事情不谄媚、不卖弄。从争强好胜、拼命刷存在感,到大隐于市、淡泊名利。“那时候看书喝茶、跑步打坐,慵懒舒服,是另一种幸福,我耐住这些寂寞是应该的,我的太太毅力顽强。”王弢对妻子奥运冠军刘璇非常感激,“我要思考、练琴、想东西,找个小岛发呆,一消失就是一个礼拜,刘璇只说‘去吧’。”

    不在围墙里沾沾自喜

    去年,王弢得到环球唱片公司邀约,成为职业音乐家,开启自己的音乐梦想。“环球唱片的老板很挑剔,不过我也不是吃素的。”王弢笑道,“虽然没有很有名,但对自己要求很多。第一次见面,老板问我做了什么?我当时很谦虚地说,自己是中国第一个做跨界的管乐音乐家。他听后笑了笑。现在才意识到我说这句话又一次自大了!”

  在台湾发唱片、获得金曲奖……这些经历让王弢感觉自己很跨界。与环球音乐制作原创流行演奏专辑《一天Night&Day》后才发现,“我一直都没入门,以前只是在用古典的方式演奏流行曲,把这种形式当做跨界,觉得自己跨界十年了。其实,跨界完全是不同的发音系统,要求演奏的时候是有很细腻的处理,绝对是另外一个学科,内心要有态度,需要真正把精神吃透。”

  跟环球音乐合作发行唱片除了让王弢真正跨界以外还给他很多惊喜。讨论下张唱片的主题时,古典部同事提出演奏舒伯特作品。“这根本跟我没关系!”王弢很讶异,“舒伯特没有专门给单簧管写的作品,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发舒伯特。”回去后,王弢把舒伯特传记拿出来看发现,“舒伯特年龄和我很相似,也是文学爱好者,也是精神弹跳力很大的人。演奏舒伯特的音乐要做改编,这正是我自己现在的状态,不再演那些保留曲目。吹了快三十年的单簧管,在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发现古典音乐中有全新领域等待自己去开垦。”

  “我服他们。”环球音乐古典部同事的这个建议让王弢很有感触,“学院派千万不要在围墙内沾沾自喜,走出来会发现,真的有很多高人。他们可以帮助你扩充视野。当你视野开了、格局大了,艺术质量就上去了。”比起被更多人认识,王弢更满足于自己的艺术出现向上波动的状态,“我内心的节奏动起来,团队推动了我全新思考,这是我签约环球唱片最大的收获。”

    10月,儿子“雄赳赳”出生了,“儿子出生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规划。刘璇知道我时间不够的时候,都会说‘没事,先把工作做好,雄赳赳我还可以照顾得到’。”至于与环球音乐的合作,刘璇的支持更实在,“把合同给我看一眼就行。”出道多年的刘璇在合同中摸爬滚打太多次,有很多经验,除了合同上把关其他并不太多过问。对于生活的改变,王弢形容就像从第二乐章过渡到第三乐章,节奏改变内容一样,从一种幸福到另一种幸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