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与侗歌的完美对话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肖文礼 2015-05-07 10:57:00
——中央民族乐团与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全国巡演纪实
4月11日至18日,由中央民族乐团与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联袂创作的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分别在贵州贵阳、凯里、从江,广西桂林,广东广州等贵广高铁沿线城市进行了6场巡回演出。此次由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合唱队以及侗族歌师180人组成的巡演阵容,行程3300公里,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引发各界关注和良好赞誉。
“联姻非遗”受热捧
“行歌坐月”是侗族青年男女通过唱情歌相识相爱的民间习俗。这一习俗中的侗族大歌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老民歌之一,具有典型的侗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特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音乐诗剧《行歌坐月》以侗族大歌为主基调,由中央民族乐团联合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并邀请了60位精通侗族大歌的专业演员与民间歌师一道,将民乐与侗族大歌恢宏呈现。
音乐诗剧《行歌坐月》讲述的是在侗乡广为流传的民间爱情故事“珠郎娘美”:三宝侗寨的青年娘美和珠郎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并私订终身,而娘美却被父母许配给不学无术的表哥,被迫与珠郎分离。在侗乡青年男女“行歌坐月”的习俗中,珠郎听到了娘美用歌声发出的呼唤,循着歌声两人终于相聚。两人来到美丽的贯洞侗寨开始新的幸福生活。但时不多日,富家子弟银宜因贪图娘美的美色而起歹心,设计害死了珠郎。魂断他乡的珠郎托梦给娘美,娘美悲痛欲绝,设法为珠郎报了仇。就在娘美准备自杀随珠郎而去时,又听到了那熟悉的歌声,珠郎的灵魂恳求娘美继续生活下去。带着爱与坚守,娘美把侗歌一代代传了下去。
整个诗剧没有现代舞台舞美中“高大上”的声、光、电,也没有刻意的炫技和后现代的出其不意。而是利用侗族服饰、侗寨置景、琵琶琴、牛腿琴、纺纱车、刺绣等侗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将表演空间意象化,以一种自然而又贴切的方式将表演主体置于故事情境之中。民族管弦乐以其恢宏的气度建构起戏剧冲突必不可少的声音环境;合唱、小组唱、重唱、对唱以不同的表演方式诠释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不同场景的故事情节。该剧于今年1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成功首演,并获得业界和观众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此次巡演不仅以舞台呈现的方式让侗族大歌与各地观众见面,还以民族乐剧的形式重返故乡,回馈孕育侗歌的家乡父老。4月12日,《行歌坐月》在贵州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全国巡演之旅的帷幕,整个演出持续约一个半小时,气势宏伟的民族管弦乐、纯朴优美的侗族大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次又一次赢得观众如雷的掌声。
“珠郎娘美回娘家了!”大家奔走相告。在随后的几天,贵阳沸腾了、凯里沸腾了、从江沸腾了……“娘家人”都想看一看传说中的珠郎娘美被搬上舞台的情景。每场演出的前几日,门票就已全部售罄,许多未能买到门票的观众只好“偷偷”进入彩排现场观看。
首战告捷,《行歌坐月》的全新表演形式不仅让家乡人民接受,还让家乡人民为之惊喜和自豪。“关于这一场演出,‘精彩’似乎已不足以形容‘娘家人’的感受;‘震撼’,这个词或许让他们认为可直达其意。”当地媒体如是报道。
4月17日,《行歌坐月》沿贵广高铁抵达广西桂林,在漓江剧院再度掀起热潮。当晚演出即将结束时,黔东南州从江县小黄村侗族大歌传承人潘银花登上舞台对观众说:“我从小就开始唱侗族大歌,现在已经80岁了,我要把侗族大歌唱下去。”此情此景引发了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桂林观众的强烈共鸣。广西侗学研究会会长吴金敏说:“这场演出能把现代和古老的音乐结合,把古老的原生态与现代音乐诗剧结合,我们感到很震撼。其实不用我多说,你们今天都看到了,很多观众为它点赞,感谢《行歌坐月》给大家带来一场丰富的侗族文化大餐。说心里话,侗族群众也希望有一台能够融入城市和乡间的侗族节目,希望侗族有更多、更好的音乐产品影响下一代。”
4月18日,《行歌坐月》巡演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完美收官,包括当地市民、音乐学者、游客以及星海音乐学院学生在内的近2000名观众观看了演出。“这个诗剧太感人了。音乐做得很棒,彻底感动了我。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的学生,能现场听到侗族大歌这样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真的是一种幸运与惊喜,我想更多、更深入地去学习它,了解它。”星海音乐学院研二学生林秀芬说。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表示:“很多优秀的民间音乐应该让它们走出大山、走出田间地头,让广大观众看到具有高雅艺术气息的文化创新。”贵州民族大学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穆维平在观看完演出后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原生态的艺术要谋求一种更高的展示平台,民族的东西不能老放在田间地头,如果不把它艺术化地推广的话,就走不远。为什么我们今天把一些原生态的东西遗忘了,就是因为它的艺术形式越来越不被现代人所接受。要想走得更远,一定要改变一种方式。”
音乐诗剧《行歌坐月》便是“另一种方式”:一种不同于原生态环境的全新方式,一种依托于中国民族管弦乐,并集舞美、灯光、布景、服饰为一体的表演方式。该剧首演的巨大成功和巡演的热烈反响让人们看到,这种方式为侗族大歌开辟了一个别样的舞台,也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文化帮扶”新模式
此次音乐诗剧《行歌坐月》的巡演是中央民族乐团以帮扶地方艺术院团的形式,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示范性、代表性作用,推动地方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繁荣发展的具体措施,也是国家艺术院团与地方艺术院团的又一次跨越式合作。该剧是中央民族乐团继与新疆歌舞剧院联合创作《美丽新疆》、与西藏歌舞团联合创作《西藏春天》、与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联合创作《仰欧桑》、与四川成都民族乐团联合创作《锦城丝管》之后的又一精品力作。
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通过创作品牌剧目的方式为最有民族特色、最具民族代表性的艺术品种搭建舞台,旨在通过帮扶地方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让文化体制改革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行歌坐月》是中央民族乐团与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的再度合作。2013年,两团曾联袂推出大型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并在全国巡演14场,于2014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据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负责人介绍:“黔东南州是中央民族乐团的音乐帮扶基地,黔东南州歌舞团这几年整合资源,紧紧抓住中央民族乐团这么一个‘亲戚’,让他们以强大的资源来支持黔东南州歌舞团。黔东南州歌舞团2003年转企改制以来,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为宣传黔东南州的苗侗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其每年的商业演出收入微薄。与中央民族乐团两度合作,使黔东南州歌舞团的演员多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黔东南州歌舞团也因此名声大振。随着演出业务的增多,该团去年创下了1000多万元的产值,这在全国市州级文艺院团中是不多见的。”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董锦汉表示:“《行歌坐月》和《仰欧桑》是地方文艺院团与国家艺术院团合作的成果,这一合作模式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它代表一种新的方向,未来必将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席强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尽一分力量,是中央民族乐团践行国家艺术院团社会责任的文化使命。中央民族乐团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让他们在转企改制之后能有长效的艺术生产机制,能够在艺术创作、演出市场开拓、经营管理上有良好的发展,最终让地方少数民族院团在转企改制后的功能和性能上产生更大的活力。这些剧目将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打产品,以此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盘活文化资源、带动黔东南州歌舞团在市场上稳步发展、在艺术上提升品牌的一次良好实践。
“扎根基层”见成效
据了解,民族管弦乐与侗族大歌在《行歌坐月》中的联姻缘起于2012年。为响应文化部号召,中央民族乐团在全国建立了数个民族音乐发展基地,贵州黔东南州就是民族音乐发展基地之一。之后,中央民族乐团多次组织艺术家、作曲家及有关专家到黔东南州学习、采风,邀请苗族、侗族民歌老师来京为民歌合唱队教授地方民歌。除大型舞台剧目《仰欧桑》和《行歌坐月》外,中央民族乐团还根据苗侗音乐创排了女声小合唱《这山唱那山》、表演唱《敬酒歌》等,这些节目在有关音乐会上演出,均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近几年,深入基层采风学习已成为中央民族乐团的常态化活动,仅2014年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该团艺术家们的采风足迹已遍及广东、山西、陕西、贵州、福建、河北、浙江、海南、西藏等10多个省区市,搜集和学习了包括广东音乐、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冀中管乐、舟山锣鼓、绛州鼓乐、侗族大歌、苗族飞歌、东海渔歌在内的10多个艺术品种与民间乐种。他们陆续将这些原生态乐种进行加工、整理、改编与再创作,以专场音乐会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由此,就不难理解《行歌坐月》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正因为这些艺术工作者俯下身子、深入基层的努力,才有这部既具有国家艺术水准,又沉淀于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精品。这绝非流于形式的浅尝辄止,更非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真正的融合,一种立足于传统的文化交融。
一位学者曾追问:如何将这种原生态的艺术转换为一个现代的、可以“听得懂”,甚至“走出去”的表达?如今,《行歌坐月》已经给出了答案!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