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陶笛发展喜与忧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卢旸   2015-04-30 15:03:00   作者:卢旸

    4月10日,中国首届陶笛重奏音乐节暨中国首届陶笛重奏艺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悠然开幕。无独有偶,11日,浙江省嘉兴市,由南湖区文化产业协会和嘉兴风雅乐器制造有限公司(风雅陶笛文化休博园)共同举办的第七届风雅国际陶笛艺术节在浙江省嘉兴市凌公塘音乐厅开幕。温和的4月春风中,弥漫着陶笛的乐声。

    陶笛双城记

  在江苏召开的中国首届陶笛重奏音乐节有来自韩国JOY陶笛七重奏乐团、苏州THE SEVEN陶笛七重奏乐团、中国土知音陶笛七重奏乐团、洛阳RAINBOW陶笛七重奏乐团、江苏凤城男孩陶笛七重奏乐团、南京红色心灵陶笛乐团等6支国内外的陶笛演奏乐团以及国内外陶笛专家、学者、音乐教授和丰县50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音乐节旨在探索民族乐器陶笛的普及和陶笛重奏、合奏教学与演奏技术提高的有效途径,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开幕演出以外,还举办韩国陶笛演奏家、教育家李种根先生陶笛重奏训练讲座,陶笛考级教材修订研讨会等。

    在浙江召开的第七届风雅国际陶笛艺术节上,来自辽宁、山东、江苏、广东、香港、台湾以及韩国、日本等400余名陶笛表演家和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带来了一场陶笛文化盛宴。该艺术节包括陶笛比赛及吹奏表演、陶笛文化交流和音乐会、陶笛教学、陶笛讲座等环节。“希望通过陶笛的演绎和陶笛文化的交流,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会长赖达富表示。4月的陶笛双城记,无疑是国内陶笛事业发展迅猛的最好证明。

    陶笛是不是中国乐器

    陶笛重奏音乐节中,把陶笛划归我国民族乐器,那么陶笛到底是不是中国乐器?关于这一问题,赖达富翻阅了大量中外文献,搜集权威论证。他认为,“陶笛当然是中国乐器。”陶笛的鼻祖是中国古埙、泥哨。陶笛与古埙的区别,在于古埙没有哨口,也就是出音口,陶笛有出音口。春秋时期出现的呜嘟,有哨口、有指孔,跟陶笛的结构一模一样。

  很多人认为陶笛是源自意大利。“意大利奥卡利那笛(意大利式陶笛)只有一百年的历史,”赖达富查阅意大利人撰写的《陶笛的故事》发现,在意大利成立了第一家陶笛工厂的多纳提,最初是在街上买了从中国传过去的泥哨,当时的泥哨只有两、三个音,他对泥哨进行改进,又挖了几个孔,能吹出完整的八度音阶。因此,他认为,意大利奥卡利那笛源于中国泥哨,只是在造型上进行了改良。

    “现在学习陶笛的人越来越多。”赖达富认为,之所以陶笛火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做各种工作推进陶笛事业的发展;其次,陶笛声音好听,又有很多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方便携带、学习门槛不高等;第三,“如今学习陶笛又有了奔头”,陶笛已经被纳入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项目里。此外,陶笛不容易损坏,不像葫芦丝,用三五年就需要更换,赖达富笑道,“陶笛只要不摔用个三五百年没问题。”

    障碍不容忽视

    购买陶笛时,外观还是其次,人们第一要试的是音准。调音是制作陶笛的核心技术,而国内厂家很少能解决这门核心技术。国内市场中百分之二三十的产品是从台湾过来的,这也将是制约陶笛今后发展的一大障碍。赖达富说,台湾制作的陶笛质量相对好些,不过也有音准问题。“目前,国内做陶笛的厂家很少,做得好的就更少了。好的产品总是供不应求。”赖达富介绍到,大陆制作陶笛的企业十来家,而且规模都不大,以小作坊居多,只有一、两家有厂房。

  分析阻碍陶笛企业发展的障碍,赖达富认为,首先,投资大环境不乐观。投资陶笛虽然门槛并不高,但是一家乐器企业从默默无闻到打出招牌、挣到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多大的效益。最初的一两年里,企业负担很大。

  其次,“陶笛制作核心技术人才奇缺。”赖达富说,制作陶笛需要受过音乐训练、耳朵好又会吹的人才。造成人才稀缺的原因,赖达富认为,主要是没有专门的机构培养核心技术人才。高校不设相关专业,只能把人才培养推给企业。企业培养人才有很多局限,比如为了防止人才流失,企业培养出的人才不允许流动,又或者培养的过程中“留一手”,只传授部分技能等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