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回归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禾 暮   2015-04-30 14:51:00   作者:禾 暮

  波兰国宝级作曲家潘德列茨基又来中国演出了。这位八十有二的作曲大师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作为一名指挥家在世界各地上演自己的作品,时至今日,仍奋笔作曲,也乐此不疲地奔走巡演,不得不叫人感叹大师艺术生命之旺盛。4月25日,潘德列茨基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演了作曲家本人的《第一号大协奏曲(为三把大提琴与乐队所作)》和肖斯塔科维奇的《A大调第十五交响曲,作品141》。如此的曲目安排,想必也是为了契合今年老肖40周年祭的世界性主题。

  《第一号大协奏曲》是潘德列茨基在2000年完成的作品。它截然不同于潘氏那首享负盛名的《为广岛受难者的挽歌》及其早中期的代表作品,不再专注于探求音响的潜能和先锋的演奏法,制造出电子音乐的空间质感,而是运用相对传统的语汇,转向对作品织体、乐器音色及其相互作用的开发。乐曲一开始就由三把大提琴依次奏出主旋律,一一亮相,不仅预示了它们所承担的不同角色,也将演奏者的风格特点展露无遗。首先出场的马新桦风格大气,热情激昂,很有舞台表现力;随后出场的朱琳演奏音色甜美圆润,爆发力强;最后登场的黄北星技巧纯熟,但气场相比两位女士似乎弱了点。作品除了对大提琴的演奏技巧提出很高的要求,三把大提琴间的协作和呼应也尤为重要。三位大提琴演奏家除了开场前几分钟的混奏处有些许错落,其他部分都配合得很完美,渐次融为一体。毕竟是作曲家本人的权威演绎,乐队的整体表现也相当积极。其间穿插的管乐各声部乐器的短暂独奏很有趣味,尤其是平常在乐队中很难出彩的大管、大号、低音单簧管等低音乐器的演奏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鉴赏音乐,其实只要我们的心灵受到触动,能感受到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又包罗万象的思想理念中的一丁点儿,那这个作品就是成功的。毫无疑问,潘德列茨基的《第一号大协奏曲》就是这样的成功之作,下半场呈现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交响曲》也是如此。

  《第十五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最后一部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正是作曲家本人对其一生的夹杂着回忆碎片的总结回顾,是《第十四交响曲》将前卫发展到极致后刻意为之的调侃。他在作品中将十二音等现代技法和传统调性音乐融入到自成一格的创作手法中,既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又有悠扬的旋律线条。被作曲家描述为“玩具店”的第一乐章,潘德列茨基处理得稍显沉重,从长笛的第一声吹奏起就缺少灵动和轻快,削弱了与第二乐章哀悼沉痛的反差,张力不够。寓意着心境趋于平和,精神得到升华的第四乐章在层次和细腻度的处理上也稍欠火候。虽然整首作品的诠释还不够圆满,但乐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比如第一乐章和第四乐章的弦乐部分以及第二乐章的铜管部分都展现了不俗的整体实力。正如音乐会前所预料的,结束时并没有返场。拿一位著名的中国指挥家的话说,这样一首作品,已经足够我们回味一整晚了,又何须再安排任何热情欢快的小品来作结呢。

  无独有偶,无论是40年前的肖斯塔科维奇还是现在的潘德列茨基,他们在经历过各种纷繁的现代音乐流派洗礼后,都在人生暮年里选择了回归传统,或者说带着对自我的全面革新和扩展,带着对这个世界和谐、自然本源的人性觉醒,审视传统音乐与他们创作的关联。当今世界的新音乐,都在经历着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过程,其他的艺术门类也是一样的。这种艺术的回归趋势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使然,也是诸如肖斯塔科维奇、潘德列茨基这样的伟大作曲家,在作曲技法和个人荣誉达到顶峰时,寻求自然、淳朴的一种回归。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