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农文旅融合 绘就乡村振兴最美图景

2022-05-27 17:44: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宋丽梅

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进行环境整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丽梅 通讯员 黄志浩 烟台报道

  今年以来,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利用当地特色文旅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打造了一批带有地区特色的乡村旅游亮点,带动居民提升居住环境,绘就了一副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最美图景。

  首先,依托“围子山、辛安河及尚书文化”等特色地域优势,解甲庄街道重点打造“乡约解甲庄,山水桃花源”和“尚书古韵,解甲新颜”2条美丽乡村旅游路线,推动生态农业+休闲康养融合发展。其中,“山水桃花源”路线依托围子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辛安河湿地公园自然风光,扶持带动了“兴丰果蔬合作社”“云谷农场”等精致农园建设,解甲庄街道趁势开展采摘、体验式乡村旅游。同时,“溪谷乐园”田园综合体预计年内建成,届时将辐射带动周边主题民宿、汽车营地项目发展,单项目日均接待游客3000余人。“尚书古韵”路线依托绿水青山和近郊区位优势,解甲庄街道则引入东解花鸟市场、一体化康养医疗中心等项目,开发“1+N”康养休闲旅游路线。结合农园种植采摘、农村特色文化及农家风情生活,解甲庄街道推广“分时度假”“旅居养老”等项目,将农业休闲旅游和生态养老相结合,为外地游客提供集休闲、养老、度假、体验于一体的中长期乡村度假方案。

  其次,解甲庄街道文旅结合,充分挖掘辖区内“清代李永绍尚书府”文化资源建设廉政教育基地,利用废弃水泥厂房、铁厂厂区,设计打造集文创研究、艺术展演、社群经济、时尚消费、特色旅游等五位一体的“工业时代”创意基地。依托农村特色建研学基地,解甲庄街道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社会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开发特色“同吃同住同劳动”研学课程,以街道工委党校主教学点为基础,由专业社会组织负责运营,党支部联合农户做好食宿保障,共同做好培训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促进群众增收。现解甲庄街道已建成现场教学点6处,三同联系户440余家,可同时容纳1100余名学员入住研学。此外,解甲庄街道让创意引路,招引人才建文创基地,成立“乡约解甲庄”人才联盟,招引了直播网红“小七”、青年画家姜家仁、退伍军人姜家运等一大批行业人才返乡创业,现已落地建成古生陶社、姜氏美术馆、李凌非遗剪纸等13个文创特色项目,让文化赋能产业,激活乡村特色经济,为乡村旅游赋予多样化多层次内涵。

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进行环境整治

解甲庄街道进行环境整治

  乡村特色经济激活了,需依靠灵活机动的制度维持保障经济长效发展。在这方面,解甲庄街道理顺机制,率先建成数字化环卫监控平台,对辖区环卫项目进行一体化发包,明确环境卫生保洁考核量化标准,确保人员、设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解甲庄街道奖优罚劣,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根据村庄大小、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整治效果等,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奖励,以此激发村居动力,调动各村工作积极性。此外,解甲庄街道引导已完成“三大堆”清理的村全面实施街道平整、绿化美化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促进各村环境面貌全面提升。全民动员,推进美丽庭院建设也是解甲庄街道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完善村规民约修订,明确村民福利发放必须同家庭美丽庭院创建成绩挂钩,解甲庄街道变“普惠式福利”为“奖励式激励”,并通过美德超市积分兑换、乡村美学大赛表彰奖励的方式,引导更多居民主动参与村内环境卫生整治。

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街道的美丽庭院

解甲庄街道的美丽庭院

  此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解甲庄街道高度重视党建引领的作用,夯实乡村发展基础。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包片、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解甲庄街道以党小组、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微网格”,村两委成员分包微网格,形成了党员分包联系户的常态化联系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精细化工作格局和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实现了一网统筹,提升了乡村治理精细化程度。解甲庄街道还出台了1+N乡村振兴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乡村振兴工作28项考核指标,每月实行“红黄蓝”管理考核,将工作执行力情况同村级班子成员工资、评先树优直接挂钩,激发村级班子干事创业的主动性。严抓三资管理,成立由党建、财政、司法等多部门联合组成的工作专班,对不公平、不规范的合同进行全面合规性审查,理顺低价出让、一次性出让、违规出让等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扎紧村级事务规范运行的“制度笼子”,确保压实责任,构建常态化跟踪考核机制。最后,解甲庄街道融合党建资源,凝聚振兴合力,成立由2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企业及社会组织党组织及24个村居党组织构成的“乡约解甲庄”党建共同体,在村内道路硬化、民生建设、疫情防控等方面联建形成31个共建项目,打破区域、村企界线,持续推动要素资源向农村倾斜,汇聚村企“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经济共荣、发展共进”的发展合力。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孙国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