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大众信箱
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首  页 | 新  闻 | 山  东国  内国  际体  育财  经烟  台| 蓬  莱

         便 民 | 女  性娱  乐 | 健  康图  片汽  车 | 房  产论  坛 | FLASH

      您的位置: 大众时评

必不可少的一环

2005-03-21 11:24:10

   我们追求的社会和谐是全面的,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环节。

   从榛莽遍地到文明昌盛,从屈从自然到驾驭自然,人走上了地球的“王位”。然而,“征服自然”的庆功锣鼓余音未尽,大自然的报复已经开始。多数现代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经历。于是,极端的“征服”观念遭到否弃,环保主义盛行。其中,绝对环保主义因倡导抑制人类欲望的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走向了“膜拜”自然的另一极端。而构建和谐社会,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是一种辩证的环保观。它认为,人与自然哪一方被否定,都无和谐可言;它以人道主义为中心,但高扬自然价值,看重的是人与自然共赢,而不是谁臣服于谁;它充满人类驾驭自然的自信,也充满保护自然的自信,它坚信人类能有“金山银山”,也能有“绿水青山”。

   当下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显得异常脆弱,主因在人。在最近出台的“世界环境可持续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居第133位,全球倒数第14位;有专家指出,如果算上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损耗,去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要减去两个百分点。我们赢得了增长,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资源代价,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一旦环境危机发生,就会变成难以逆转的灾难,届时,不论我们为创造和谐做出多少努力,大自然都会向我们说“不”。检讨我们的思想行为,反思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找到症结,切实补救,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打破“生产能力越低,环保能力越低”的恶性循环。世界市场上,谁经济技术优势差,谁就得承担更大的环境资源压力;国内市场上,哪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低,以拼环境资源换取增长指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一个看起来令人绝望的逻辑。难道一点出路都没有吗?出路在于转变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循环经济能延长生产链条,扩大产业覆盖,利润巨大,正是实现生产、环保共进,“富”与“美”和谐的佳策良方。

   改造权大于法的环保管理体制。我国环境法律法规已有40多部,得到切实执行,必有乐观结果。然而,环保部门的执法裁决,常常在企业求利欲望与地方增长需求的共同冲击下,变成一纸空文。在首长意志和法律要求之间徘徊彷徨的环保执法部门,常常因力度不足,被定义为“弱势部门”、“橡皮图章”。人与自然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关系的延伸;中国环境指数排名之所以落后,“天赋”是个原因,而主因还是环保管理方式落后。年初环保部门依法劲吹“环保风暴”,公众欢呼,舆论雀跃。依法行政抓环保硬起来,政治文明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力,就能得到充分显现。

   培育社会公众的环保理念。有人说,飘飞蔓延的工业垃圾,源自心中的形而上理念,这不是怪论。文化心理决定着消费方式,消费方式决定着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着生态状况。因此,当人们哀叹环境恶劣的时候,先该回首检讨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古人说,仁者爱人。现在需要补充的是,爱人就得爱自然。因为只有将人际之善惠及自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间和谐,才会有真正的、全面的和谐。构建生态文明,需要进取的热望,也需要隐忍珍惜的态度。而当发展愿望得到充分激发的时候,“生态道德”这一课更显弥足珍贵。

   自然不会说话,敲响环境资源警钟的,是我们自己。这意味着自我警醒、自觉行动,意味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满希望。

                                                                              大众日报

                                                                          编辑: yt002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内容:

 上一条: 6月12315投诉:手机居高不下 食品饮料成热点
 下一条: 农资涨价无赢家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 闻 搜 索

关键词: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