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入实施科技和人才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强化人才培养和开发,聚集各方创新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
(8)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规划建设一批重大研发机构、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鼓励科研单位、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技研究,尽快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安全健康等领域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加快创新型大学建设,搞好基础和应用研究。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方式,鼓励共建技术联盟、产业联盟、标准联盟。
(9)突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中介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搭建科技创新支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知识产权维护援助与信息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建立以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科技经纪机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等为主体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创办综合性、专业性科技孵化器。发挥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烟台)中心和国家专利技术(烟台)展示交易中心作用,促进创新成果交易和转移。
(10)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积极发挥企业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健全责权统一、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企业决策、用人、分配等机制创新,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动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突出抓好财务管理,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加快企业诚信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11)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落实国家和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深入推进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加大对本土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资助力度,保持发明专利申请量较快增长。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健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国内和地方重大标准的制定。
(12)发挥开发区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功能和建立创新机制为重点,努力推动开发区和高新区实现向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聚国内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和高端人才,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区内特色产业的高技术含量和外向度,增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13)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坚持人才优先、以用为本的方针,广聚人才智力,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优化人才结构,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标准,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党政人才队伍;着力发展企业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培育力度,造就一批技术和学科带头人;大力实施金蓝领培养工程,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新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建设一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推行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相结合多元化引进人才。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完善行政、事业、企业的人才管理方式;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设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完善人才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引进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