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2010专题 > 聚焦龙口 > 头条

龙口市:勇立“蓝海”潮头 引领多极崛起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2-11-05 10:38: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龙口名片】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平安畅通县区、全国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城市、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市、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单位
  
  解放思想是启动跨越发展的“金钥匙”。思想解放的深度关系着发展境界的高度,决定着工作推进的力度,左右着经济发展的速度。从龙口的发展实践看,每一轮大发展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都是运用解放思想这个利器冲破束缚、破除障碍、超越自我。
  
  思想大解放高点定位勇于担当
  
  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近年来,龙口干部群众根据形势发展和自身实际需要,先后开展三次大的解放思想活动。第一次解放思想活动始于“十一五”期间,针对当时很多干部在与昆山、张家港等南方先进县市的对比中比掉了信心、比丢了干劲的实际,龙口市开展了破除“妄自菲薄”思想倾向大讨论,激发干群学赶先进、埋头苦干。当龙口已在全省县域综合评比中走在了前面的时候,一些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思想苗头,龙口及时在全市开展了第二次解放思想活动———破除“自满自恋”思想倾向大讨论,激发干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今年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挑战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工作压力,龙口发现一些干部产生了“走在前面歇一歇,困难面前绕道走”的松懈情绪,同时也发现这些干部并不是没有认识到问题,也不是缺少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缺少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对此龙口要求全市各级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副主席关于“敢于负责、勇于担责”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组织部高晓兵部长关于《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的重要论述,在全市开展了第三次解放思想活动———“勇于担当、争创一流”大讨论活动,提出了在“烟台站排头、全省当第一、全国争一流”的工作定位,引导各级干部切实认清身上的责任与使命,牢固树立“勇于任事、敢于攻坚、争创一流”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勇于担当中高点定位,在争创一流中高位突破,全面掀起了新一轮干事创业的热潮。
  
  突破县域找准优势明确方向
  
  县域经济是典型的比较经济。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绝不能照搬照抄、机械执行,而是要在正确认识、分析、审视自身优势劣势的基础上,找到一条符合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符合本地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本地基本实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子。基于此理念,龙口立足资源、产业基础及发展实际,确立了今后几年的发展思路,即: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突出抓好“实力龙口”、“幸福龙口”两大建设,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城乡统筹、以港兴市、服务业跨越、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
  
  近景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龙口作为山东经济强县,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国家颁布的全面小康标准。从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来看,全省人均GDP为7000多美元,龙口已达到1.9万美元;全省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3586元,龙口已达到7500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792元,龙口已达到27275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42元,龙口已达到13302元;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9%,龙口已达到61.2%。同时,龙口在全省县域发展中优势也十分明显,不仅GDP、地方财政收入等总量指标领先,而且在人均经济指标上,与全省县域总量前五强相比,龙口比其他县市多1倍以上,当前,龙口已经具备了向基本现代化这一更高目标冲刺的基础。
  
  远景目标永葆实力享受幸福
  
  ———致力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市,全面打造实力龙口。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层次提升,基本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产业布局、城乡格局、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的领先优势和示范带动效应全面增强。
  
  对于县域发展而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提升实力、“做大蛋糕”是个永恒的课题。没有实力做支撑,就无法巩固扩大领先优势,就无法赶超跨越;没有实力做保障,就无法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就无法改善提升群众福祉。建设“实力龙口”,不仅是要在经济总量上做大,还要在人均指标上做强,更要在综合实力上保持全省领先,全面增强经济硬实力。同时,还要通过繁荣文化事业、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叫响城市品牌、塑造城市精神等来增强文化软实力。
  
  ———致力建设惠民为民示范市,全面打造幸福龙口。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生活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公平正义和公共安全得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富足感、精神愉悦感、价值认同感、利益公平感、主人翁自豪感和幸福感全面提升,是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具体化。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建设“幸福龙口”,就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至上,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扎实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看到新变化,不断得到新实惠,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感受幸福生活,是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具体化。
  
  五大战略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重抓产业规模膨胀工程,按照“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以项目结构提升产业结构”的思路,坚持“抓大扶小带中间”,着力培育一批千亿产业、百亿企业,扶持壮大十亿、亿元企业群体。力争到2016年,全市工业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再造、效益翻番,铝制品、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成为千亿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突破200家。重抓产业层次提升工程。推进高端发展,推动产业层次由低端到高端升级,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转移。在整车生产上,积极推进装载机、特种车、轻量化卡车三大系列产品生产;在轨道交通车体型材及模块上,力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推进信息化发展。以争创省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试验区为动力,加速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发展规划,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中集来福士海工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推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高位突破,力争到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翻两番以上,突破600亿元。重抓科技创新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促进科技、人才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政策系统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创新效率。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不断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吸纳更多的人才和智力到龙口工作。重抓开放引领工程。积极对接央企、上市公司、国内外500强,构建起民资、国资、外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企业多渠道、多形式上市,确保到2016年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6家。
  
  实施服务业跨越战略。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加速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重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上,重点推进旅游商贸、专业市场、社区服务、社会养老以及商业地产、住宅地产等服务业的发展。
  
  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一方面,突出抓好港口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集疏运能力。在港口建设上,重点抓好泊位、航道和保税物流中心等工程;加快屺坶岛深水港区开发,规划启动人工岛群专用码头建设,进一步放大龙口的港口优势。在路网建设上,全力推进屺坶岛进港铁路、龙烟铁路、大莱龙铁路扩能、龙青高速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拓宽港口的内陆腹地。另一方面,突出抓好临港产业培育,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培植海洋工程装备、临港加工、临港化工、临港电力能源等四大临港工业集群,积极构筑海上、陆路、保税、分销四大临港物流体系,推进屺坶岛工业及物流园、龙海煤炭储备配送基地等在建项目。力争到201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以上,临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
  
  实施城乡统筹战略。以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为指导,进一步优化城乡要素配置,促进共同繁荣。加快五大城市组团提质扩容,强力吸纳农村人口、外来人口进入城区就业和居住,力争到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66.3%。增强镇域带动功能,引导群众向重点区域和镇街驻地集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全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城乡一体供水进程,在今年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处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力争五年内城乡一体供水实现高标准全覆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着力构建产业间、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格局。严格项目审批,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圆满完成任务目标。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探索设立不开发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和绿化造林工程,全面抓好重点行业及区域性、流域性、结构性污染治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有机统一。撰文:石文昊 徐亮 邵林
  
  

达欣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