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萧友梅办学的基本特色——以国立音专为例

来源:音乐艺术   编辑:黄旭东   2016-12-22 14:52:00   作者:黄旭东

  ——以国立音专为例

  内容提要:国立音专并非中专,而是萧友梅先生创办的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校,倾注了先生整整13年的心血(含2年“音乐院”时期)。文章从音专的学制、师资队伍、教学活动、艺术实践等八个方面论述了国立音专办学的基本特色。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萧友梅的不少办学经验如今仍然值得学习、继承与弘扬,尤其是在从严治校、师资建设、质量要求、秉公处事、不徇私情等方面。

  关键词:萧友梅;国立音专;师资队伍

  萧友梅1884年1月7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先后留日(1902-1909)留德(1912-1919)十五年。1920年春回国后,在北京教学、办学七年;1927年11月在蔡元培支持下于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 1929年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办学十三年,1940年12月31日去世。本文介绍的,是与“国立音乐院”一脉相承的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音专”)时期萧友梅办学的若干基本情况。供大家了解参考。

  首先必须说明一点,“音专”究竟是一所高等音乐专科学校,还是“中专”。因为2007年上海音乐学院80周年大庆时,陈聆群先生在《音乐艺术》第3期发表的《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创业十年》中明确把它说成“中专”。陈先生在文中一方面说“依靠校长萧友梅和全体师生员工经艰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了”“一所真正的高等音乐学府”;一方面又毫不含糊地把国立音专定性为“中专”;说“……有了这许多高水平的教师,音专就能在被‘降格’为中等专科学校的情况下,维持着高过于中专和相等于高等音乐学校的教学水平。”

  “音专”究竟是一所什么等级或性质的学校,这是必须要明确的。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国立音专”是“中等专科学校”吗?》,发表在《人民音乐》2009年10号上;与此同时,我还电邮向桑桐院长请教,他随即复信说,“陈聆群对国立音专的‘等级’有误解,你的论证很充分,符合实际,有说服力。”不过,在这里还须说明一下,在旧社会,音乐在教育界的地位不高也不被重视,这是不争的事实。按1931年3月国家教育部公布的《修正专科学校规则》第五条甲乙丙丁四类42种专科学校来看,“音乐专科学校”排序在“丁类”8种学校的第四位;开办费仅有6万元,其地位确实很低。但地位再低,却并非“中专”。在校刊《音》上刊登的教育部给“音专”的许多“命令”,是同时下发给各大学的,这说明“音专”,包括当时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都享受高等学校待遇。据《音》第45期(1934年6月号)所刊,教育部颁发《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令大学应设置研究院或研究所,研究生从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招收。这个文件,“音专”也属下发单位之一。还有,《申报》索引中历来将“音专”列入高等院校。很明显,当时国家教育部直接主管的国立专科学校均属于高等院校,为大专性质,根据专业的特殊情况可设本科和研究班,就如现在的大专院校如果具备条件也可设本科班。

  “音专”倾注了萧友梅整整13年的心血(含2年“音乐院”时期)。在这13年间,概括地说,萧友梅艰苦创业、勤俭办学;从严治校,秉公处事;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事必躬亲,任劳任怨;待人慈和,帮困扶贫;淡泊名利,急公好义;谦虚谨慎,务实求真;不知疲倦,积劳成疾……是真正意义上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萧友梅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在国难当头时他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积极的爱国行动和凛然的民族气节,更是值得我们、值得后人永远景仰和学习。

  下面我想从八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萧友梅在“音专”时期办学的基本特色。

  1.从音乐教育既不普及又不被重视的国情出发,创设了不同培养目标的多种学制

  “音专”的办学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依据当年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当灵活;过去常有人说萧友梅办学照搬西欧的一套,这是不妥的。“音专”早期的学制,分设预科、专修科、选科、特别选科、师范科、本科和研究班。1931年起又增办附设高级中学、高中师范和补习班。就专业设置而言,分设理论作曲、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国乐5个组。据现有资料统计,从1927-1937年的十年间,总共有699名学生先后入学就读,其中绝大多数是选科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没有毕业或修了课程,就被社会聘用;各科毕业生或修了生仅有54名:其中本科生4名、本科师范22名、师范科12名、高中部5名;选科高级修了5名、中级修了7名。而且必须说明,由于各种原因,当年直接招到的本科生一个也没有。这4名本科毕业的学生,都是由预科或高中班或高中师范的资格考入“音专”后,在学校用了几年的苦功学习才升入本科的。

  下面简要介绍几位著名的“音专”已故选修生、毕业生——

  声乐教育家喻宜萱(1909—2008),她是1929年9月考入“音专”高中师范科,1932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师范毕业后进本科师范组,1933年6月毕业;是当年“音专”3名首届毕业生之一;其他两位一是本科钢琴组李献敏(她是“音专”唯一的从预科读起,一直读到研究班后由萧友梅推荐获庚子赔款选送留学比利时皇家音乐院,后又往巴黎深造,是首位登上布拉格国际音乐节的中国钢琴家;另一位是选科高级班钢琴组裘复生。

  理论作曲家贺绿汀(1903—1999),三进三出“音专”:1931年2月第一次考入,成为钢琴、和声选课生,一年后离校;1933年第二次考入,在1934年10月举办的“中国风”钢琴创作比赛中,以《牧童短笛》获头奖,崭露头角;1935学年度又考入选科理论初级班,1937年夏自请退学。

  钢琴家丁善德(1911—1995),1928年考入预科,先以擅长的琵琶为主科,不久改学钢琴,师从查哈罗夫,1935年本科毕业。

  作曲家江定仙(1912—2000),1930年考入,成为钢琴(导师吕维钿、查哈罗夫)、理论作曲(导师黄自)的选科生,至1934年;1936年继续随黄自(1904-1938)学作曲。

  曾在“音专”就读过、如今健在的,就我所知有:声乐教育家周小燕(1918-),且至今还参与一定教学活动;指挥家陈传熙(1916-),广西南宁人,他是由萧友梅建议、教育部发函,省教育厅主持考试选拔享受公费进“音专”的边远省区受惠者之一;理论作曲家、音乐学家钱仁康(1914-),1935学年度以理论作曲为选科考入,1936年转到高中班,1941年本科毕业;钢琴专业的钱琪(1912.3-2011.9)是“音专”毕业生中的寿星,辞世不足一个月。

  “音专”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学生,建国后大多成为音乐教育领域的领导骨干、教学(研究、表演)骨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