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解甲庄街道开展“山东手造”美德信用文明实践活动

2024-02-22 16:31: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倩荣

  大众网记者 刘倩荣 通讯员 李迅 烟台报道

  大饽饽寄托着农村人对于安定生活的朴实向往以及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新春佳节家人团聚,大家吃着饽饽畅想未来,日子越过越精彩。

  为持续推动美德信用体系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近日莱山区解甲庄街道开展“山东手造”美德信用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传播人,宣传非遗文化,传播手造之美。

  刁婷婷今年28岁,烟台海阳人,在她的记忆中,每年腊月下旬,当地家家户户就开始蒸大饽饽,她们家也不例外。从小到大,她帮衬着奶奶和面、揉面,在奶奶的指导下把大饽饽做成各种样式,奶奶教得仔细,她也学得认真、学得有兴趣。去年,她和丈夫一拍即合,在解甲庄街道大街上开了自己的饽饽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这个是客人定制的寿桃,有好几层呢,蒸箱里是寿桃的底儿,刚做的是中间的这层,边上的桃子要一个个做好蒸熟冷透之后,再用牙签固定住,要到明天早上才能做好。”刁婷婷介绍说,刚出锅的饽饽不能立即“组装”,否则容易黏在一起。

  杨林做面点已经5年了,在冶头村也有自己的饽饽店面。说起他家的饽饽,街坊四邻直夸好吃,说起做饽饽的技巧,杨林笑着说:“从和面到装箱,看似一道简单的流程,其实讲究着嘞。就拿和面来说,我从不加一滴水,把鸡蛋、牛奶、油和白糖,搅拌均匀,再加入面粉。”在面点的颜色方面,杨林和刁婷婷的用料也十分健康,“咱都是用蔬菜汁进行染色,黄色就用南瓜、绿色就用菠菜、红色就用红曲米……都是纯天然的,味道好,吃着也放心。”

  现如今,胶东大饽饽已经加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名气与日俱增。面食师傅们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制作出更多花样的大饽饽,这些大饽饽走出了农村,走进了城市,成为新年里馈赠亲朋,招待亲友的重要礼品,同时也成为非遗文化的一种传承,让大家在重大节日感受手造之美。

初审编辑:蔡云飞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