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记者 董波 通讯员 鞠文卿 烟台报道
烟台黄渤海新区坚持把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定格推进,作为“核心竞争力”强力培育,紧扣烟台黄渤海新区法治建设和法律服务需求,围绕自贸区法律服务、跨境法律服务、高端专业法律服务等领域,打造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法律服务新矩阵,形成具有自贸特色、新区特色的法律服务平台,加快涉外要素汇集,强化专业互补,推动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自贸区法律服务中心揭牌成立
烟台海洋经济法律、涉外法律服务研究与实践基地启动
注重主要创新点和做法。聚焦自贸区法律服务,在全省率先成立自贸区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下设法治保障、纠纷化解等四大委员会,通过“线上、线下”途径为片区企业、居民及外籍人士,提供“请律师、办公证、求法援、找调解、寻鉴定、申复议、约仲裁”等“一站式、全流程”优质综合服务。2022年8月,依托自贸区法律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黄河联盟法律服务联动合作。联合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开展自贸区国际商事调解业务交流与合作;加强沿黄流域省市合作交流,建立起以融商中心为主体、整合理事单位等服务资源的联动合作平台,在知识产权保护、投资融资、低碳经营等方面服务沿黄地区企业。聚焦跨境法律服务,在全省率先设立外国律所驻华代表处。烟台黄渤海新区立足叠加国家级开发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韩产业园的区位及政策优势,不断提升国际商事领域法律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司法部核准同意外国律师事务所在烟台设立驻华代表处。韩国温大地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处作为全省首家外国律所驻华代表处“花”落新区,并结出法治之“果”。依托法律机构集聚效应,温大地律师事务所与齐鲁律师事务所合作搭建中韩法律服务平台,目前已为多家企业提供涉韩跨国咨询、诉讼等服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聚焦专业法律服务,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家鲁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山东泰恒程源(烟台)联营律师事务所由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青岛分所与香港林余律师事务所、澳门邝玉球律师事务所三方联合设立,借助鲁港澳2000多名律师专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为新区企业“走出去”提供跨法域法律服务。2023年4月,烟台黄渤海新区依托联营律师事务所成立了烟台海洋经济法律、涉外法律服务研究与实践基地。海洋经济法律研究与实践基地,全面服务于黄渤海新区综合海洋产业,创新打造“产业发展+产业研究+产业服务”三位一体的运营平台,组建全省海洋专家人才智库,搭建起海洋领域全产业链现代法律服务体系,填补全省海洋产业法律服务的空白。涉外法律服务研究与实践基地,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整合涉外机构、涉外人才和涉外资源,为烟台黄渤海新区企业提供优质的涉外法律服务、涉外法律研究及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等综合性服务。
开发区公安分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大队邀请人社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万华化学、荣昌制药等企业高管参加交流探讨
注重实践效果。首先,打通一条外国律所驻华代表处落户路径。因全省暂无办理外国律所代表处落户先例参考,针对全省首家代表处的办理流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等堵点问题,烟台黄渤海新区打通部门信息壁垒,推动行政审批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司法行政部门联动合作、对上争取,最终确定外国律所驻华代表处不需要办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申请银行开户也不需要提供该登记证,推动全省首家外国律所驻华代表处落户,为全省外国律所驻华代表处落户提供了路径参考。其次,汇聚一批专业程度高、品牌效应好的法律服务机构。随着烟台黄渤海新区化工、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渔业等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配套法律服务产品的聚集进程日益加快。目前,烟台黄渤海新区已建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驻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国际仲裁院、涉外矛盾纠纷调解机构、“区块链+公证”服务机构等40余家品牌化、规模化法律服务机构,为辖区7万家市场主体提供全覆盖、全周期的法律保障,助力烟台黄渤海新区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化工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最后,创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体系。烟台黄渤海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探索形成了“1+3+N”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体系,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3+N”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体系,即“1”是聚焦产业链,打造融国际仲裁院等4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为一体的法律服务中心平台,使法律服务有力度;“3”是聚焦技术链,突出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规”和“科技创新容错纠错”三大重点领域,使法律保护有深度;“N”是聚焦产品链,提供“中日韩跨国办”等N项高效便捷精准法律产品服务,使法律覆盖有广度。目前,烟台黄渤海新区在全国首创“中日韩跨国办”,为31家外资企业实现跨国审批。在全国首创“远程帮办代办”,18个事项业务申报一次性成功率由50%提高至95%以上,已办理业务近2000笔。在全国首推“不见面勘验”模式,对20余项现场勘验事项线上核验,实现了监管创新的点位突破。探索打造“和万家”调解品牌,成立15个专业调解组织,助力企业卸担减负、轻装上阵。其中金融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先后调解案件700余起,涉案金额10.3亿元,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用530余万元。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