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记者调查

烟台500渔民赴美状告康菲 最少5万美元/人

来源:烟台大众网   编辑:   2013-04-10 18:54:00   作者:

  
康菲搜油留下的油毡
黑色油毡触目惊心

     大众网烟台4月9日讯(记者 朱军) 2011年6月,渤海蓬莱19-3油田发生严重漏油事故,事件震惊国内外。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公司)赔偿10.9亿元。该笔赔偿款被河北乐亭、昌黎和辽宁绥中三地渔民平分。令人不解的是,距离事故点极近的山东渔民没有被划在赔偿范围之内,他们的损失没有被提及。

    2012年7月2日,30名山东渔民向康菲总部所在地的美国地方法院得克萨斯州南区法院提交起诉状,被告是美国康菲。后来原告人数增加至500人,分别来自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牟平区、莱州市。渔民们在诉状中称,500名山东渔民请求的赔偿金额,扣除利息和费用外最少5万美元/人。

    长岛养殖户损失惨重 三年几乎绝产

    砣矶岛,北靠大连,南望蓬莱,位于渤海湾出海口附近。岛上居民以养殖与出海打渔为生。漏油事故发生以后,岛上的养殖户损失惨重。该岛的养殖户王忠国告诉记者,他曾咨询过专家,蓬莱19-3油田漏油点离他们只有39海里,而漏油点距离河北、辽宁等地有100多海里,距离近的地点没有得到赔偿,而且该油田又是以烟台的蓬莱进行命名的,烟台的渔民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没有得到赔偿,实在难以理解。

    据王忠国介绍,漏油事故发生后,海边出现了大块大块的黑油,大的重达十几斤,小的有几两。养殖户养殖的虾夷贝、鱼类、大虾出现了大量的死亡情况,一网都能捞出几百斤死鱼。2009年,渔民投入了大量贝类的幼苗,成长期为三年,也就是2011年9月份为丰收期,但2011年6月份就出现了漏油事件,导致贝类大量绝产。直到今年,受漏油影响,养殖户仍然没有收成。“3年没有收成,对以养殖为生的渔民影响太大了,而且受污染的海洋环境据说要30年才能恢复。”王国忠说,他们岛上200多户养殖户,总共损失了2个多亿。相比较养殖户来说,出海打渔的渔民受到影响就小很多,因为虽然打捞量下来了,但是海产价格上升了。

    虽然漏油事故过去了一年多,渔民仍然能在海边看到黑油。2012年2月22日,正值贾方义律师前往岛上考察的时候,那天因为6级的南风,岸边出现了大量黑油,他们进行了录像采证。就在今年4月9日,渔民又在海边发现了黑油。王忠国说,有些黑油沉于海底,风浪大的时候就会漂出来,虽然漏油事故过去许久,但那些黑油还仍存在。

    事故发生后,他们曾经向政府部门反映多次,但直至农业部发放赔偿款时,他们也没有收到明确的答复。为何农业部没有将山东划在赔偿范围之内,王忠国分析,这与当时山东省政府所推出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有关,也与长岛县立志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有关。也许是怕漏油对这些规划产生影响,有关部门才选择了沉默。

 

    牟平区渔民被劝说撤诉 一户损失上百万

    烟台牟平区的养殖户也是受灾较严重的群体,在此次诉讼中,有近110余户参与其中。姜格庄镇的养殖户贺叶才告诉记者,他当年近海养殖六七百亩,投入了30万元的扇贝幼苗,按照往年来看,他可以卖到百万,刨除成本,赚个五六十万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因为漏油事件,只卖了七八万块钱,2011年,几乎90%的扇贝死亡或是不再生长,2012年,情况没有好转,减产60%—70%。这样的减产,对以养殖为生的渔民来说是致命的。

    姜格庄镇、大窑、养马岛等地的养殖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事故刚发生那会,放眼望去,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黑油,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从事养殖12年的他,发现油污后,他不停地找律师、提诉讼、讨说法,青岛海事法院立案庭的法官曾经找到他,以案件胜诉不大等理由劝说他撤诉,说又没有发现漏油,也没有证据,他带着法官来到他的屋后,捡起一大块黑油,法官看了下,没有说话就离开了。时至今日,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在状告无门的情况下,才选择了跨国诉讼这条路。

    贾方义提供公益咨询 “康菲抗议是无效的”

    贾方义是我国的一名知名律师,被誉为“最具良知的当代知识分子”,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运和实践,在渤海湾漏油事件中,是中国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第一人。他提出的“渤海湾是13亿人的共同财产”、“要求康菲中海油设立100亿污染赔偿基金”的口号唤起了经济快速发展的13亿中国人对环境权的觉悟。他的言论也引起了山东渔民的共鸣,山东的渔民很快联系上了他。

    而为此次诉讼提供国内公益咨询的正是贾方义。说到渔民提出的最少5万美元/人的赔偿费,贾方义说,美国的律师团建议渔民以5万美元作为基数,上不封顶,这包括渔民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精神损失,生活质量方面的损失,律师团的索赔中提出了6项要求,包括将海洋恢复到污染前渔民可以生存的、正常作业的状态,如此一来,费用是很高的。也就是说污染多少,赔偿多少。

    据贾方义介绍,现在,中国的渔民已经提交了诉状、证据以及一些专家的证据资料,康菲公司也提交了答辩状,美国法院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听证会,法官听取双方以及双方聘请的专家的陈述。陈述中的核心点是,康菲公司认为,他把钱给了农业部,就没有他的事了,山东渔民要求索赔,就找农业部要钱,山东没有得到赔偿,是农业部不愿意对山东进行赔偿,这就不关康菲的事情了。康菲所提供的证据、资料以及所做的陈述,都是证明我已经给了10个亿了,不关他的事了,你们自己去解决吧。

    贾方义说,农业部没有将山东划在赔偿范围之内,这件事本身就很乌龙。对于农业部来讲,哪里该进行赔偿,哪里不该进行赔偿,是一种行政方面的措施,法律规定,这样的一个行政行为,是影响到相对人的重大利益,必须进行听证会,利害关系人参加,听证会上,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经过听证会之后的认定才是具有法律方面效力的。否则农业部说哪里污染,哪里没有污染,这本身就是违法的。

    “康菲公司在美国的答辩一直围绕农业部来进行。从法律上来讲,康菲的抗议也是无效的。根据我国的《海洋保护法》规定,面对海洋污染,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向污染方进行索赔,对于受损失的渔民和企业来说,政府部门可以进行调节,渔民对调节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渔民也可以不参与调节直接进行法院诉讼。”贾方义说。

    众所周知,渤海漏油一事,很多中国渔民在国内提起过诉讼,但一直都没有立案,在我国,漏油案件因为过去时间较长,已经过去了诉讼时效,变成了无效案件。中国的司法不作为,那么中国的渔民无路可走,才走上这条跨国诉讼的道路。

    贾方义分析,在美国的诉讼,会有很多的困难,需要中国与美国的法律专家进行配合,另外关于证人,这些中国的渔民如何在美国出庭、递交证据材料等,包括将来美国的律师如何获取中国的证据材料,要比在国内诉讼的难度大很多很多倍。贾方义表示,在国内投诉无门的情况下,到美国去起诉一家美国公司,实属无奈,尽管受到各个方面的质疑、怀疑和批评:中国渔民,中国律师为什么要到美国去诉讼,是不是对中国法律尊严的不尊重等等。“但这些话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我们没有办法了。”贾方义说。

    贾方义认为,按照法律程序来讲,这个案子在美国一定可以打胜的。如果美国法院认为在美国管辖不方便的情况下,会有30%的风险。贾律师引述秘鲁阿丘尔人索赔案,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在秘鲁造成石油污染,当地土著居民阿丘尔人到美国起诉西方石油公司,该案在美国一审的时候被驳回了,但在上诉中美国联邦法院决定受理。两个案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康菲漏油案在国内因法律不完善、连遭多家法院拒绝立案的情况下,贾方义推荐美国律师团代理山东500渔民诉讼索赔,使该案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开庭受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跨国公司在中国环境污染案件在海外诉讼第一案。贾方义认为,这起案件意义重大。“我们国家30年来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都没有能力来对付一个跨国石油巨头在渤海湾造成的石油污染。此事没有得到圆满的处理,引起了国内国外如此大的震动,说明我们在处理石油污染方面,我国的法律、操作技术、政策等方面存在不熟,不完整的地方。如果在美国进行诉讼的话,因为美国是一个处理环境污染各方面,法律程序成熟的国家,希望通过在那里的处理,将来给我国国内的立法或者司法,提供一种参照,一种样板,现在一切都在全球化,法学也应该全球化。”

    康菲中国恢复作业 渔民怀疑仍在漏油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国家海洋局宣布,康菲公司已取得渤海蓬莱19-3油田总体开发工程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核准文件,同意康菲中国逐步实施恢复生产相关作业。

    2月27日,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汤华东、孙鹏曾向国家海洋局递交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以“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为由,要求公开上述核准文件。3月21日,国家海洋局以特快专递的形式给这两名律师寄了一封信件,信中称将延迟15个工作日给予答复,估计在4月12日左右就有回复。

    而根据最新报道,4月2号,贾方义在北京与媒体通报山东500渔民美国联邦法院索赔康菲庭讯消息。会上王忠国讲了一件怪事,康菲搜油船又在山东海面四处收油,因避风躲停在砣矶岛附近。4月8日,王忠国向贾方义律师惊呼,砣矶岛附近又呈现大量油污颗粒到岸,并发现康菲搜油船遗留下来的吸油油毡,疑似康菲仍在漏油。报道称,刚一恢复开采,240口油井拱碎的海底,无法控制漏油。

    此外,回顾2011年的巴西溢油案,巴西政府对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索赔数额达到110亿美元(溢油量为3000桶),而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渤海湾溢油量是3400桶,赔付金额仅为30亿元人民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辰雨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