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妍明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妍明 通讯员 王朝霞 刘正毅 烟台报道
从精致诱人的蛋糕甜点到口味缤纷的冰淇淋,从被亲切的称为“肥宅快乐水”的可乐到现代人“用来续命”的奶茶,现代生活中,糖,成就了美味而让人欲罢不能的甜食。
纪录片《一部关于糖的电影》里提供了一个数据:超市如果去掉有糖分添加的食品,那么只剩下20%的食品可供选择。各种“添加糖”正通过寄生于商店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食品,成功入侵人们的生活,这也是真正需要戒的那一类糖。
糖是人体内产生热能的主要物质,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主要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双糖包括蔗糖和麦芽糖等;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等。所谓的添加糖指的是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食用过多的添加糖容易引起龋齿、肥胖,进而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一系列疾病。那生活中,该如何科学减少糖摄入呢?
尽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用白开水替代饮料。果汁饮料、碳酸饮料中含糖多,每100ml含糖饮料中平均含有7g添加糖。人补充水分的最好方式是饮用白开水。
以完整生果代替果汁。 鲜榨果汁含糖量远高于鲜果,果汁里面的果糖是游离糖,类似于食品中的添加糖,而且膳食纤维等被破坏,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所以尽量吃完整生果代替果汁。
减少食用高糖类包装食品的次数。为达到相应的口味,一些食品在加工时也会添加很多糖,如饼干、冰淇淋、巧克力、糖果、糕点、蜜饯、果酱等,应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频率。
烹调食物时少放糖。烹调菜肴时应少放糖或含糖调味品。可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以取代糖,以较少味蕾对甜味儿的关注。
外出就餐时注意减少糖摄入。餐馆里的很多菜品均使用了较多的糖,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红烧肉、拔丝地瓜、甜汤等。因此外出就餐时,应尽量减少选择这类菜品。
学会看食品营养标签和配料表。有些零食虽然吃起来不觉得甜,但其中的糖含量却高的惊人。除了要注意白砂糖以外,还可以看看有没有其他隐藏的关键词,比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糊精、果葡糖浆、蜂蜜等,越是排在食物配料表前边的成分,其含量越高。所以一定要学会看食物标签和配料表,这样的话,即使是包装食物中的隐形糖,也能被我们发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妍明
盐是食物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俗话说百味盐为先,盐还有对食物防腐保鲜和稳定人体内环境的功效。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与血压关系密切的主要是钠离子而不是氯离子。除了食盐外,酱油、鸡精和许多食品添加剂里也含有很多钠离子。[详细]
从精致诱人的蛋糕甜点到口味缤纷的冰淇淋,从被亲切的称为“肥宅快乐水”的可乐到现代人“用来续命”的奶茶,现代生活中,糖,成就了美味而让人欲罢不能的甜食。[详细]
春节刚过,元宵节又登场。元宵节的特色美食就是元宵和汤圆,烟台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元宵节吃元宵和汤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详细]
新春佳节将至,在节日期间如何吃得好又吃得健康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烟台市疾控中心提醒,春节期间健康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详细]
春节假期即将到来,大家平时谨慎对待的一些食物,如动物肝脏、腊肠等,在节日里都放松了警惕。在不知不觉中,很多人已经摄入了超量的胆固醇。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会堆积在血管各处,堆久了就会造成血管硬化、阻塞,造成心脏疾病或脑中风,因此,一定要严格控制胆固醇[详细]
当今社会,高血压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给人们带来身体的痛苦和经济的负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