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顶医院田茂洲:“开心”手术后最开心的人

2021-05-31 08:53:4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妍明

毓璜顶医院心外科副主任田茂洲

田茂洲(左一)在做腔镜心脏微创手术

田茂洲(右二)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妍明 通讯员 成修 方荣 烟台报道

  有人说“用心”是工作,“真心”是感情,“开心”才是生活最根本的真谛。但你知道有人最大的开心是“开心手术”后吗?毓璜顶医院心外科副主任田茂洲和他的心外科团队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毓璜顶医院心外科的每一天都充斥着生与死的较量,田茂洲每天在各种各样的生命指标和化验检查中为患者找寻“生的希望”,在排满的一台台手术中为每个生命续航。在心外科千变万化的病情中,他常常以“马蹄效应”自我警示:“心外科医生每天的工作都是应该如履薄冰,这个高风险的职业需要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关注每一个细节,才能让更多患者更好地活下去。”

  从医近30年,曾攻克多个疑难手术的田茂洲从没停下脚步,他注重科研创新,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冠心病,微创心脏瓣膜外科等领域开展了多项临床科研课题,在提升医疗技术的路上加速奔跑。

  精雕细琢 履险蹈危 完成心脏停跳3小时高难度手术

  每个外科大夫都曾有过危重症抢救的经历,田茂洲也不例外。对于他来说,危重症抢救的案例不少,但哪个也比不上那次为患者进行5小时手术留下的记忆深刻。

  那是一个来自外省的患者,打听着毓璜顶医院和田茂洲的名号来到烟台。这是一个合并脑血管瘤的冠心病多支病变、多瓣膜病,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冠状动脉血管瘤样扩张患者,67岁,本是在家休息、照看孙子的年龄,却因为病情的复杂导致所有事情都停了下来。一家人的生活因此陷入痛苦之中,辗转全国各地求医,却总是因病情复杂、风险极高被拒之门外。

  “先住下吧。”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田茂洲深知,若所有医院都拒绝了他,那他只能在绝望中等待死亡。于是,他向患者要来了此前就诊的全部资料,安排其住院,并由心外科牵头组织全院多学科进行会诊,努力给这名患者创造生的希望。

  在对患者经过详细的检查,对病情进行综合缜密的分析后,田茂洲终于找到了让患者脱离绝望的“开心之路”,并与麻醉科、监护室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自身患病种类多、病情复杂,手术风险性极大。并且,心脏手术中要将心脏停跳才能完成,停跳期间仅仅通过体外循环保持生命存续。也就是说,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项高难手术。患者心脏停跳的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极有可能在手术中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生命危险。

  手术室里,多学科联合救治,有着丰富抢救经验的田茂洲没有一丝杂念,用5个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其中两个多小时患者心脏停跳,他利用停跳的时间,紧凑迅速有条不紊地进行手术操作,切除巨大的冠状动脉血管瘤,闭合冠状动脉通往肺动脉的异常通道,将三支病变靶血管搭上旁路血管桥,然后将二尖瓣修复成形,置换主动脉瓣,三尖瓣修复成形,由于手术中麻醉医生,体外循环医生,心外科医生的默契配合。手术后第二天,患者便顺利苏醒脱离呼吸机支持,其本身所带的脑血管疾病也没有在手术中产生并发症。这一切让田茂洲松了口气,至今记忆犹新。在他看来,能够救人于水火,让他人有更多活下去的机会,这便是他在“开心”手术后最开心的事。

  另辟蹊径 大力开展微创心脏手术

  传统的心脏手术对人体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胸骨的破坏。手术过程中要将胸骨从上到下用电锯劈开,骨骼破坏长度达20厘米,心脏手术结束后再用钢丝将胸骨缝合,因此,以往大多数心脏病患者要么抗拒手术、要么就在术后花费以年计算的时间来养护胸骨。

  能否让患者减轻痛苦,又能解除心脏疾病?在毓璜顶医院心外科,一项又一项微创技术运用到了心脏外科手术中。田茂洲的多个患者曾感激地对他说:“田主任,我从没想过心脏手术后能这么快恢复,甚至于我的邻居都不知道也看不出我做了手术,真的太感谢您了!”

  “跟村里的人说了他们都不相信,恢复得这么好,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就能下地干活了…… ”

  这样的反馈和感谢在田茂洲那里是习以为常的事,而这些被患者交口称赞的手术,最受欢迎的就是胸腔镜心脏微创手术。

  “它是经过肋间隙做手术,由于切口最小只有3厘米,对患者来说具有伤害小、恢复快及美观的效果。最早是在2005年时,我为那些有先心病的孩子开展此类手术。”为了保持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微创心脏外科同步前进,近几年田茂洲又不远万里,先后到享誉全球的美国纽约圣约瑟夫医院,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广东霍英东心血管病研究所等多家心脏中心学习微创心脏外科,人工心脏辅助,心脏移植等国际领先的心外科技术。田茂洲说:“这类微创手术我们目前已经常规的运用在心脏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三尖瓣等方面的病症上,其最大特点便是安全性和效果较以往大大提高,患者做心脏手术时不必再开胸骨了,直接从肋间隙微创解决心脏问题,胸骨不受伤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手术后短时间内就能康复,远期效果更是优于传统的常规手术方式。”

  经过田茂洲坚持不懈的努力,毓璜顶医院心外二科开展的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让许多患者受益,除了胸腔镜心脏外科微创手术,还有全超声引导下的心脏介入手术。利用全超声引导代替X射线,打破了传统心脏介入手术弊端,避免了手术中对患者的射线侵害。

  田茂洲告诉记者,全超声引导下的心脏介入术在普通手术室里便可操作,“超声经过食道途径来监测心脏的形态以及导管位置,进行心脏介入治疗,很多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瓣周漏都可以采取这种完全没有辐射的介入手术方式来治疗。”他说,这类微创手术最受患者欢迎,但对医生来说,全超声引导下做手术比X射线下做手术要更为复杂,难度系数更高,做到每台手术每个患者最高级别的零辐射保护的背后,是手术室里,心外科医生和超声科医生数小时缜密的配合和艰苦的努力。

  田茂洲把微创心脏外科理念运用到了心脏外科的每一个角落,目前,还开展了TAVI技术真正做到不开刀换瓣膜,为很多高龄危重的不能耐受开胸心脏手术的瓣膜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同时,他们开展的不换瓣膜根治心脏瓣膜病的瓣膜成形手术,目前在国内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为胶东广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朝乾夕惕 用艰辛努力换患者平安

  田茂洲的敬业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解析。早些年,由于手术后没有专门的监护室大夫,田茂洲便经常整晚待在监护室,最长一次曾在里面待了15天。当时,他监护的是一个刚刚做完心脏手术的孩子,放心不下病人的他一直守在监护室里,实时关注各类监护的指标,确保孩子生命体征正常。到了晚上,他经常在监护室里找几个凳子拼成床,睡眠不足是常有的事。 “心外科的工作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老师的一句话,时刻提醒着田茂洲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在工作中松懈过半刻。也正是这样的经历和坚持,让田茂洲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医疗奇迹。

  现在,监护室完成了人员配备。但每一台手术结束后,田茂洲仍放心不下,回到家后总会在睡前再打个电话确认一番“患者现在怎么样”,次日早上醒来,做的第一件事仍是拿起电话再问问“这一晚上情况怎么样”。

  每当被问及日日如此的365天,是否会觉得累?田茂洲总说:“手术成功了,再累也值得,术后可不能掉以轻心,听到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我心里也为他们高兴。”

  遇到有的患者住院后急着做手术,他总让他们再等等。在患者不理解的背后,其实藏着他的一份“关心”和“责任”。“心外科的手术会在术中让心脏停下来,如果患者在住院时心脏跳动的无力且不规律,那么在经历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就有可能出现术后心脏泵功能衰竭,心脏跳动无力。因此,一定要在术前将患者的心脏调整到自身最佳的状态。”田茂洲说。

  在不断地坚持努力下,他的医疗组里,已经连续三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零死亡”。对此,田茂洲直言:“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患者康复。”

  当记者翻看田茂洲的朋友圈时发现,里面曾有过这样一条记录,一个剥开的桔子照片下写着:“一个重症瓣膜病手术后病人给我剥的桔子。”田茂洲说,写下这条“状态”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剥桔子的是一个重症患者,在其做完手术后,田茂洲悉心照顾了很多天,有一天在查完房后,这名患者将一个剥好的桔子送到了他的手中,患者朴素的感激之情让田茂洲医生温暖,“这是为患者付出得到的最好的回应。也是我们心外科医生在艰难中继续前行的巨大力量。”

  断钢淬火 磨砺精兵 在传帮带的路上严谨前行

  在田茂洲看来,每一台手术的成功,每一个患者的认可,均得益于毓璜顶医院这个强大的医疗平台和科室所有医生的努力,正是这份努力才让毓璜顶医院心外科的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并继续向着全国心外科队伍的前列前进。

  要想保证心脏外科的工作顺利开展,充分保障心脏手术病人的安全,除了手术台上医生的努力,还需要有强大的多学科医疗团队,更需要有年轻的后备力量。

  在传帮带的路上,严谨的工作态度让田茂洲近乎苛刻。在他心里,手术计划里的每一个具体的操作动作、超声报告里的每一个心脏结构数值、CT扫描里每一个血管断层图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里每一个冠状动脉的走行分布,甚至于每一个细小冠状动脉分支的角度,作为心外科医生都不能忽略,正是这些细节决定着每个决策的方向,而正确的决策是保障患者安全的根本。

  在教授那些刚毕业的年轻医生时,田茂洲将这种“细节精神”传递到他们的日常工作中,小到手术当中的每一个动作,他都会纠正、强调,帮助年轻人不断成长,为成为一名成熟优秀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每天早上7点,田茂洲会和年轻医生们一起,将前一天做完手术的患者情况进行详细的汇总和讨论,并将当天要进行的手术相互交换意见,提前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在田茂洲看来,在精进自身业务的同时,带动新人及研究生掌握学习到医生职业的精髓,是一个年长医生义不容辞的义务。

  用田茂洲的话来说:“对于我们心外科团队的医生,一年365天,每天都是工作日,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巨大的,没有人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每年都会收到很多感谢信,在得到患者的肯定的情况下,大家更有干劲了。这样的良性循环也得来了非常好的效果,患者对我们的评价很高,许多患者出院后也会向身边的朋友肯定我们的技术。”正如他所说,现如今,不仅烟威地区的患者会慕名而来,而且包括山东其他地区甚至远至河南河北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地的患者也会不远万里来到毓璜顶医院心外科接受先进技术诊疗,在这里得到“新生”。

  在田茂洲及心外科医生们的努力下,先进的技术不止在医院内部发展,更从此源头向各地发散出去。2000年,心外科配备了当时很先进的设备-——主动脉内球囊反驳仪器IABP,为危重患者提供冠脉以及全身的循环辅助。2009年“上新”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也走在全省前列,为手术后心功能状态不好的患者进行氧合以及循环支持,辅助心脏快速恢复正常。目前,毓璜顶医院心外科已经举办了三次ECMO继续教育学习班,汇聚全省专家来烟台学习,将先进的技术经验传播了出去。

  在田茂洲的履历中,多项亮眼的科研成果同样在佐证着他的技术。目前,他已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有多篇SCI收录的论文发表,业余时间,他还承担了烟台市的两项科研课题,曾多次在国家级心脏病学大会上演讲。从医近30年,田茂洲带着深入发现问题的眼光,在医学领域里持续思考、创新,为更多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

  专家简介

  田茂洲,医学博士,滨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毓璜顶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山东医师协会心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胸腔镜微创学组成员。山东省胸痛学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超声引导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主刀及参与完成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等心脏疾病救治手术近万例。完成课题研究有胸腔镜镜头旋转自动纠偏系统研发与应用,遥控肺动脉环缩设备的设计与动物实验,桥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其远期通畅率之间的关系,体外循环对血浆NPY的影响及干预措施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