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曹昱
芝罘咯鞭在芝罘岛大疃村流传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据历代老艺人口头相传:乾隆年间,一位京城艺人来此地,传授了明清时期盛行于民间的大型民间艺术表演“走会”中的《咯鞭》(霸王鞭),历经百年,发展成了具有本地域独特表演风格的《芝罘咯鞭》,流传至今。
芝罘岛乡民素有“耍正月,闹二月”的民间习俗。每逢农历正月,村民们即“塔台扮耍”欢度春节,预祝丰年。每年腊月由会首组织一部分民间艺人进行《芝罘咯鞭》及民间杂耍排练,谓之“搭班”。到来年正月初三开始“耍会”。首先要到当地“阳主庙”祭祀,再进城(烟台市大庙)闹“社火”,耍“秧歌”。从正月到二月“耍会”不断,走村串庄,边走边耍,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在各乡镇的民间艺术表演中,芝罘岛大疃村的《芝罘咯鞭》最引人瞩目,蹦跳击打,鞭驱邪恶,祈求丰年,技艺高超,风格独特,深受百姓欢迎。
芝罘咯鞭表演形式为亦歌亦舞,吹鼓乐伴奏。三段体结构,“出场”、“中段”、“收场”。“出场”、“收场”均由打击乐伴奏,中段由民乐伴奏和演唱《三国五更》,表演舞蹈场子。
芝罘咯鞭表演者均为15岁男童,武生扮相。四人一组,可组成若干组,形成一个表演队伍。以“咯腰鞭”、“咯手鞭”、“咯肩鞭”、“咯地鞭”、“咯脚鞭射燕跳”等动作,组成两个舞蹈组合。舞者右手拿鞭,在手掌、手背、肩、腰、脚身体各部位及空中地面挥舞击打,“弓箭步”随鞭左右移动重心。以“咯脚鞭射燕跳”动作,链接变换舞蹈场子,节奏起伏,强弱顿挫;队形变化,错落有致;动作表演,整齐划一。舞鞭时,柔中带刚,威武灵巧,击鞭时,铿锵有力,矫健潇洒。
芝罘咯鞭最大的特点是舞蹈场子丰富多样,有“四门斗”、“背脊梁”、“大调角”、“双扭翅”、“倒推磨”、 “长趟”、“扭翅”、“杀四门”、“剪子股”、“十字架”。演唱《三国五更》十段歌词时,表演十个舞蹈场子,场子变化复杂,图案古朴讲究,可反复表演。
芝罘咯鞭的音乐有打击乐:“四击头”、“冲头”、“急急风”。有一首民间小调乐曲,两首唱词《三国五更》、《列国五更》。《列国五更》的歌词已失传,《三国五更》流传至今。词的基本内容,是以《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为主线,描述了三国赤壁之战的故事。
芝罘咯鞭结构清晰,段落分明; 出场结尾,遥相呼应;载歌载舞,边唱边跳,是舞台、广场均可表演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整理者 袁婧 谭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