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站在国庆大典的天安门广场,指挥席上的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灵魂人物,用指挥棒传递赤子国魂;字字铿锵写下呼吁国歌立法的政协委员提案时,他是捍卫国歌尊严的战士,用10年坚持,为国歌立法奔走。
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指挥——于海。
从一名单簧管演奏员,到国庆大典上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再到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团长,近半个世纪以来,于海几乎亲历、见证、参与了共和国每一次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时刻。《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无数次随他手上的节拍奏响,也因此,他被称为“指挥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次数最多的指挥家”。
自2008年开始,于海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10年递交提案呼吁为国歌立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份提案终于获得了通过——2017年10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于海说,每当国歌声响起时,他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全国人民手挽手、肩并肩、团结奋进的画面。84个字,37小节,奏唱时长46秒,国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都早已渗透进他的生命中。国歌,始终是他心中最神圣的旋律。
【人物档案】
于海,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主席,中国音协理事,中国交响乐基金会理事。
于海的艺术生涯常与国家重大庆典活动连在一起,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政协开闭幕式及各种国家庆典活动中,经常有他指挥解放军军乐团的身影。被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德艺双馨的名师名家”。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10年为国歌立法提案,被誉为“催生国歌立法的指挥家”。
曾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山东省交响乐团、湖南省交响乐团、浙江省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国家军乐团、美国陆军军乐团、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等数十家国内外乐团,举办音乐会千余场,出版录制唱片数十张。多次率领、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赴俄罗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朝鲜等国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多年来,担任解放军音乐专业的资格评审副主任,担任中国“金钟奖”等音乐比赛评委,多次担任国际音乐大赛评委,被教育部聘为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还应聘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20余所院校的兼职教授。发起并成功策划南昌国际军乐节、上海管乐节、青岛“中国音乐小金钟”等活动并担任艺术总监。
从单簧管演奏员成长为指挥家
见到于海指挥,是在他的一个演讲现场。64岁的他站在演讲台上,虽双鬓斑白,但身姿一如他无数次站在指挥台上那般挺拔。
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他全程站立,深情讲述国歌背后的故事,从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国歌”,到《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从1997年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军乐团一秒不差地奏响国歌、有力彰显了国家主权和尊严,到他连续10年提案呼吁出台《国歌法》的经历……
于海坚定而自豪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国歌是世界上最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将世世代代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向前,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国歌的守护者。”
演讲末了,他用指挥过近万次国歌的双手,现场指挥所有观众唱响国歌,激昂的旋律,充满力量的节拍,令在场的每一个人心潮澎湃。“这是一场最精彩的国歌报告,一次最震撼人心的国歌解读,一种最深情的国歌诉说。”一位观众这样说道。
近半个世纪来,于海奏响、指挥近万次国歌而激情不减。他如何成为“指挥演奏国歌最多的指挥家”?这一切要从他年少时期说起。
于海1955年出生在山东日照的一个普通家庭,襁褓之中又随父母来到红高粱之乡——高密。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喜欢摆弄各种乐器,至今他犹记得拿到第一支属于自己的竹笛那兴奋的心情。一天,他在商店看到有卖竹笛的,一眼就喜欢上了那堆竹笛里最好的品种,标价两块钱一支。那时,两块钱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不小的开支,但母亲咬咬牙,还是给他买了。母亲的支持,让少年于海受到莫大的鼓舞。他说:“没有母亲送我的这支竹笛,恐怕也没有我的音乐人生。”
在那个年代,当兵是年轻人的梦想。1969年10月,解放军军乐团到山东招生,整个高密只有8个名额,于海因为咳嗽导致肺部有钙化点,没能入选,这令他郁闷至极。没有想到的是,几天之后他接到了再次体检的通知,原来,临近的县有一个名额空缺,时任解放军军乐团的小号演奏家朱尧州老师想到了于海,提议让他再来试试。这次,于海顺利通过体检,进入解放军军乐团。
1970年,不满15岁的于海进入解放军军乐团,从此,他在这支国字号的“红色乐团”里、在近半个世纪的军乐生涯中,亲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军队的强大,感受到国家的发展进步。
刚进军乐团时,团里分配于海学习单簧管,对西洋乐器很陌生的他几乎是从零开始,利用一切时间投入练习。那年国庆,作为解放军军乐团最年轻的队员之一,15岁的于海与乐队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了国歌,接受毛主席的检阅。“那是国庆21周年大典,毛主席在我们演奏的《东方红》乐曲声中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刻我特别激动,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感觉自己的心脏就要跳出胸膛。”
军乐为于海打开了一个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他用8年时间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乐队队员。这期间,他参加了200多次重大庆典、迎送外宾等活动,还经常参加多种形式的音乐会演出。
1978年春,经专家、前辈层层选拔推荐,团领导决定让于海改学乐队指挥。“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学指挥。”于海一连数日都处于亢奋状态,冷静下来之后,他深知指挥的重要和学习的不易,“我非常珍惜这次转行的机会,一头扎进了学习中”。之后的几年,他一边工作一边师从著名指挥家吕蜀中和黄飞立教授学习。
1985年,于海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随李华德教授进一步系统学习。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1988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于海指挥专场音乐会》。
至此,于海完成了作为一名指挥家应具备的各种素养的积累与储备,他的脉搏已经和音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军乐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