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彩艺术形式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 2016-10-26 14:13:00
——写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之际
金秋时节,叠翠流金。10月15日晚,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以下简称“十一艺节”)在陕西主会场西安及分会场延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地同时拉开大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节。自此半个月内,三秦大地吹响文化艺术的“集结号”,当代舞台艺术精品荟萃,优秀艺术人才闪亮登场,群众艺术活动丰富多彩,演出交易现场人潮涌动。
这是中国艺术的盛会,这是人民群众的节日。
中国艺术节举办至今历经29个春秋,从北京到昆明,兰州到成都,南京到杭州,从湖北到广东再到山东,中国艺术节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成为展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艺术盛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艺术节举办的29年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进程。可以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中国艺术节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营造了良好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风政风气象日新,全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中国艺术节作为展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舞台,也以更加多彩的艺术形式为人民书写、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9年来,中国艺术节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的内容与内涵,探索改进办节方式。从单一的舞台表演到增加美术创作的展览展示,从专业舞台艺术荟萃到引入群众文艺创作,改变的是形式和内容,不变的则是“艺术为人民服务”“艺术来源于生活”“节目需要丰富多彩”的理念,并贯彻始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本届艺术节是文化系统和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攀登艺术“高峰”并以人民为中心的一次具体行动与成果展示。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来,我国文艺创作活力迸发,精品力作不断涌现,队伍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深入火热生活,焕发创作激情,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展现出新气象、新风貌,创作、打磨出一批优秀作品。57台第十五届文华奖评奖终评剧目涵盖了京昆、地方戏、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中直院团、部队等均有剧目入选。这些作品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
“十一艺节”更注重评奖的价值审美引领。本次文华奖评选是国家实行文艺评奖改革之后的第一次评奖。文化部积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精简压缩评奖项目和奖项数额,健全评奖机制,文化部常设全国性文艺评奖项目只保留了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一项。本次文华奖评奖,修订了《文华奖章程》和《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评奖办法》,完善工作机制,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提高奖项含金量,奖项总共20个,文华大奖10个、文华表演奖10个。首次增加了群众评委,并将加强获奖作品和艺术家的宣传推广。在改革评奖的同时,加大了评论的力度,邀请专家在艺术节期间开展评论工作。节后将继续组织专家开展深入研究评论,推介优秀作品,发挥价值引领和审美引领作用。
“十一艺节”进一步加大惠民力度。一方面实行低票价惠民,让更多百姓走进剧场。本届艺术节票价最低20元,100元以下的低价票占到总票数的65%。另一方面,还将组织百姓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群星奖作品惠民展演,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一艺节”将为优秀艺术作品搭建交流推广的平台。艺术节期间将举办演艺产品博览交易会,积极推介国家艺术院团优秀作品、文华大奖参评剧目及各省区市推介的优秀文艺创作成果,进行多种形式的现场演示推介活动,邀请多家国内知名演艺经纪机构、演出院线、剧场联盟、演艺单位观摩优秀剧目,交流研讨。通过这一平台,将扩大优秀作品传播力、影响力,让更多观众看到这些优秀作品,发挥优秀作品的引领作用。
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向世界展示的重要平台。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厚重。一场艺术盛宴与一片文化沃土的结合,定会绽放绚烂夺目的艺术之花。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