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在历史纵深处唱响爱国主义精神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秦 毅   2016-10-26 14:07:00   作者:秦 毅

  ——《大汉苏武》将陕西歌剧带进中国艺术节

  金秋十月,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三秦大地拉开帷幕。陕西演艺集团旗下的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作为代表东道主陕西的一支演艺劲旅,携大型原创中国歌剧《大汉苏武》赴会展演,接受国家最高艺术平台的检阅,并向“文华大奖”发起冲刺。陕西省歌舞剧院志在续写延安文艺的光荣,再创陕西文化的辉煌。

  歌剧《大汉苏武》由陕西演艺集团出品、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创作演出,2013年8月18日于西安首演。3年多来,《大汉苏武》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深受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相继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音乐创作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表演奖”,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一等奖”,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和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是入围全国8个项目中唯一的新歌剧作品,也是陕西历年来获此殊荣的唯一剧目。

  作为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规划打造的大型舞台艺术工程,歌剧《大汉苏武》是陕西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繁荣文艺创作、“抓精品、攀高峰”具体举措的身体力行。就在不久前,歌剧《大汉苏武》专家观摩演出暨作品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并顺利通过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审查验收。

  剧目意义:

  传承坚守与信念

  歌剧《大汉苏武》以我国人民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苏武牧羊”故事为核,在内容的取舍、事件的经纬、矛盾的冲突、情感的交融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掘,赋予新的内涵,给出新的诠释,开辟新的路径。歌剧化的苏武形象,其经典性已不仅仅限定在民族星空中坐标的象征意义,更是以一个鲜活的存在、灼灼燃烧的生命,凸显出一代巨人的操守、人格、气节、纯净和高贵。而由主题和立意延伸出主人公的价值定位——坚守与信念,则凝练成为这部剧中苏武灵魂的关键词。该剧通过苏武伟岸人格力量的凯旋,折射题材所蕴含的时代意义,释放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弘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正能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又一次喷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陕西省歌舞剧院将歌剧创作聚焦于历史上的大汉盛世,由《张骞》为发端的史诗歌剧,拉开了“大汉三部曲”的恢弘帷幕。经过世纪之交的《司马迁》,再到2013年的《大汉苏武》,持续21年的艰苦跋涉,终于完成了中国歌剧史上堪称空前壮举的一项系统工程。这一贡献是陕西省歌舞剧院对当年发源于延安的以《白毛女》为标志的中国新歌剧道路的继往开来,是中国歌剧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其深远意义将载入史册。

  艺术取向:

  塑造世界的“苏武”

  苏武牧羊的故事历来被各种文艺体裁所垂青,曾经有过诸多不同的古今戏剧版本,但唯独以中国歌剧的形式立于舞台尚属罕见。歌剧《大汉苏武》成功地编织了一个非常适合歌剧语言讲述的文本,借鉴西方正歌剧的范式承载中国歌剧,使这部作品在新的层面上达到了历史剧的庄重与传奇剧的曲折相统一、思想的风骨与异域的风情相统一。在二度创作和舞台呈现上,以“厚重而不笨重,古朴而不陈旧”的原则,追求强烈的当代意识和国际化面貌,以独特的艺术气质与观众沟通。立足于这样的艺术取向,《大汉苏武》在歌剧舞台上复活了一个丰满、伟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苏武”,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汇合交融、中国歌剧与世界艺术的对话沟通,践行了一次有特殊意义的探索创新。

  《大汉苏武》剧情感人,音乐动听,舞美漂亮,演员光鲜出彩,场面宏阔,整体效果震撼,深得广大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显现出时代经典的品性。

  在歌剧《大汉苏武》的麾下,集结了陕西乃至国内一流的剧作、导演、作曲、舞美主创团队及强大的舞台阵容,在历时3年多的创演过程中,大家精诚团结、心无旁骛,以精益求精的执着态度投身于剧目打造,使得创作精心、制作精良、艺术精湛、运作精确。

  截至目前,《大汉苏武》已拥有大型歌剧院、中小型剧场、音乐会歌剧三种不同规模的演出版本。去年5月在国家大剧院顺利通过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验收,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武汉)、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的展演,今年年初在中共中央党校礼堂隆重演出。应邀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曹禺国际戏剧节”、北京“国家大剧院2015歌剧节”,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成都、保定、渭南、西安等地完成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巡演任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社会评价:

  “大汉三部曲”的扛鼎之作

  歌剧《大汉苏武》推出之后,受到了全国歌剧界、戏剧界、音乐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扶持。一些权威媒体和刊物纷纷发表评论,予以充分肯定。

  歌剧评论家蒋力撰文:歌剧《大汉苏武》就应当诞生在西安!排演过歌剧《张骞》和《司马迁》的陕西省歌舞剧院,不排演苏武是没有道理的,不把苏武排演成功也是没有道理的,这是“陕歌”的责任,“陕歌”应该担当。“陕歌”没有让人失望,我终于看到“陕歌”人骄傲地站在了一部新戏、大戏的舞台上!

  音乐评论家景作人表示,《大汉苏武》一度创作立意新、起点高,全剧共分三幕,像一部三个乐章的交响乐,有着清晰流畅的结构体系。三幕之间的联系有机而富有逻辑性,从第一幕的苏武出使,第二幕的北海牧羊直至第三幕的晚年归汉,无论是剧情叙述还是人物刻画,都牢牢地“镶嵌”在一个统一的戏剧框架中,没有任何无目的的松散和游离。情节突出、结构紧凑,是剧本显著的特点。作曲家郝维亚在《大汉苏武》的创作中,始终坚持以旋律为主导、以动听为原则,采用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大量吸取中国西北音乐的朴素乐风,以意大利式的咏叹手法及细腻的和声处理为基础,创作出了许多丰富性和悦耳的优美旋律。这些唱段的旋律抒情流畅、内涵深刻,人们听后能在心中产生深深的依恋感。《大汉苏武》是一部大歌剧,题材注定了其规模的庞大,作曲家在创作中采用了西方正歌剧的形式,用整体交响性加强了音乐的动力感,使整部歌剧在形式上达到了壮观的效果,在气势上带来了震撼的感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