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民歌该怎么唱?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付远书 2016-10-26 14:05:00
——第二届西南民歌展演交流纪实
“重庆这个作品间奏期间,演唱者只打鼓不开口会更好”“陕西的作品后半段风格有所异化,改良后当属佳品”……近日,第二届西南民歌展演在四川省举办,来自渝、滇、黔、藏、桂、陕六省区市和四川省20个地市州的200余名民歌歌手登台演唱,展现了各自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以这次展演演唱者的整体表现为参考,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创作的专家学者围绕未来我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展开了讨论,希望借此启发民歌从业者在歌曲创作与演绎方面的思考。
来自云南省曲靖市马冲村的民歌歌手格西留高亢嘹亮的嗓音配合一首彝族原生态民调《四季扬调》一举斩获了本次民歌展演的十佳表演奖。由于喜爱,格西留从小就从老一辈民歌歌手那里学到不少几尽失传的彝族古调。为了将这些濒临失传的民歌传唱下去,他与妻子组建了金嗓子歌舞团,每年走乡串巷演出近100场。不少云南当地音乐家为求古调,还曾翻山越岭找他取经。
“目前,民歌发展不是特别理想的原因是从业者不重视采风,不愿意深入民间收集原始的民歌民调。”作曲家顾春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民歌发展的瓶颈所在。他认为,发展民歌艺术,创作者应学习最为传统的民调,作为今后创新的源泉。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宏峰说:“采录者在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具备融入基层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能力,将原生态音乐原汁原味地采集保存下来。”
“郎在那个对门嘛哟喂,砍啰干柴哟喂……”展演期间,来自陕西省安康市的民歌歌手黄杰刚一下场就被现场歌迷团团围住并要求合影留念。今年9月,这位“80后”小伙儿获得了在宁夏举办的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金奖。“现在陕西的优秀民歌歌手中好大一部分是‘80后’‘90后’,他们已成为民歌传承的主力。”安康市群艺馆馆长周墙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四川省资阳市选手王靖文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西南民歌展演了。说到民歌传承,他略带遗憾地说:“当年在学校念书时,声乐系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民歌专业。虽然目前演出市场上还是有不少演出民歌的机会,但大多数年轻人还是对流行音乐和西方的美声唱法更感兴趣。”
“随着时尚潮流和当代文化的冲击,民歌创作、演唱人才严重匮乏。”宜宾市长宁县歌手阮思源也深表同感。现在,他是长宁县鼓铜中学的音乐老师,为了把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民歌教给年轻人,他在学校成立了少年班合唱团,重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使他们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虽然民歌的传承面临诸多危机,但意识到这一困境的不少人已开始努力改变现状。本次展演,陕西代表队斩获了优秀创作奖、十佳表演奖等多项荣誉。周墙介绍,近年来陕西积极采取措施,将民歌视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陕西特色文化的重要工作,在专项创作、政府购买演出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陕西民歌的发展和建设。未来,陕西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陕西民歌征集活动,鼓励县乡一级政府及文化馆站将陕西民歌演唱活动纳入当地文化、传统庙会、节庆等社会活动中,让民歌生存的土壤更加肥沃。
此次民歌展演中,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在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呈现的同时,不少演唱者还融合了当代文化元素进行创作改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曲彭涛表示,近年来,他自己也翻新创作了许多四川本地民歌,有些作品甚至加入了Rap(说唱)等进行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年轻歌手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要让他们接受并喜爱民歌,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未尝不可。对此,济南军区文工团艺术指导、作曲家景建树同时强调,传承者在创作新民歌时,应慎重改编,在避免歌曲风格异化的同时,仔细研究腔词关系,注重腔随词变。而方言作为民歌的重要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各地政府应加强保护。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