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你有“大视唱练耳”观吗?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任志琴   2016-02-03 15:47:00   作者:任志琴

  大多数音乐专业学习者及音乐爱好者,都不重视视唱练耳的学习,因为它是不能表演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虽有许多赛事加进了音乐素质的考核,只促进了突击准备应付考试的劲头,并没有改变根深蒂固的“独尊专业”的旧习惯。

  视唱练耳课不同于其它以纯客体面目存在的学科——它们大都有脱离主体独立存在的内容,如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等。唯有视唱练耳的学习不是纯客观知识的学习,它是对主体的音乐感觉、语言、思维、记忆等素质的塑造,它可以建构人的“音乐认知”、“音乐文化”的心理结构,使不懂音乐的人,成为内行。简直就是为主体而生,为主体的发展而发展的学科。可以说,视唱练耳是音乐的“语文课”,通过“唱、念、读、写”熟悉、体验、理解音乐语言。识谱只是掌握音乐语言的工具,通过工具达到会用音响去思维,才是学习视唱练耳的最终目的。它和语文课的属性、作用有许多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密切联系应用的基础课。如理解各种专业书籍,需要有语文基础,反过来,一切书面学习,甚至生活中的知识,都会从中学到语文,因此语文教师提出了“大语文”的观念,鼓励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但是我们的视唱练耳教学,却一直固守着陈旧的教材、钢琴,脱离了应用,教学是应试性的,老师只管课堂教学,学生只管考好这门课,至于它的应用、在实践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都处于极不自觉的状态。因此学生在读谱、内心音乐、风格、乐感、曲式、调性、和声的把握等实践应用能力方面,都十分欠缺。

  其实有一些音乐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正规学习过视唱练耳课,但是他们照样还是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也许是一些学生不重视视唱练耳课的原因之一。其实这些音乐家,天天都在学习着视唱练耳,只是不是课堂的形式、应试的形式。因为视唱练耳渗透于音乐实践的一切方面,如弹琴、欣赏、音乐会,甚至看电视电影的背谱、记忆、分析,都是很好的学习练耳的机会。拿谱唱词、创作就是很好的视唱、内心音乐的学习,他们一辈子都在自觉主动地学习视唱练耳,没有投机取巧用钢琴来代替自己的视唱,用模仿来代替自己的音乐思维,使视唱练耳的学习拥有极为广阔的空间和最为充裕的时间,所以他们也有较高的音乐思维水平。无数事实证明我们的视唱练耳能力、识谱知识不只是从视唱练耳课堂学到的,有些是从音乐实践中和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生活本身创造了许许多多学习视唱练耳好时机,就看你发现、利用了没有。倘若我们能够发现和抓住并在实践中学,随时随地都是学习视唱练耳的课堂。

  然而,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一些学生在学视唱练耳时,能注意到调式、节拍、句式、段落、各种速度表情记号,可在学专业和听音乐时,就关注不到这些方面。这就需要视唱练耳教师打破传统封闭式的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树立“大视唱练耳”的教育观念,把视唱练耳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堂延伸到专业、音乐厅、排练、合奏合唱,这就是“大视唱练耳”的观念,亦“大视唱练耳”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全天候教学法,而不是短课时教学法。所谓全天候的教学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全天候视唱练耳自学意识的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早到晚无时无刻不在回忆音乐、背唱音乐、学习表达、体悟音乐的内容,使学生每天都在滋长音乐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提高音乐的感觉。而不是老师一来就学,一走就完的教学法,也不是考试一来就背,一完就了的教学法。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观念,才能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