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白毛女”?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黄宗权   2016-01-13 10:25:00   作者:黄宗权

  2015年,由文化部组织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青年歌唱家雷佳主演的新版《白毛女》在全国巡演,使这部几十年来获得官方和民间广泛关注的歌剧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演出也成为过去一年的一个重要音乐事件。

  1944年,延安鲁艺举全院之力召集了当时最为精干的一批创作精英——创作剧本的贺敬之、丁毅等,作曲的马可、张鲁、瞿维、向隅、陈紫等,导演团队王彬、舒强等——创作了这部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歌剧史上的经典作品。

  这部作品在1945年演出时获得的轰动和反响,作家丁玲从侧面作了证实,她写道:“每次演出都是满村空巷,扶老携幼……有的泪流满面,有的掩面呜咽。”这种万人空巷观看一部剧的场景,对于今天文娱生活极大丰富的人们来说,可能是难以想象的。

  对《白毛女》为何成为经典,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说,它首次将革命内容和工农兵普通群众的艺术形象纳入歌剧当中,它讴歌了底层普通民众的形象,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仅仅如此,它是难以长演不衰的,因为观众群体一直在变化,现在有多少观众会因主要角色的身份而产生共鸣?还有的说,它在艺术上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它在继承民间音乐戏剧传统的基础上,对歌剧的民族新形式、民族演唱风格、民族音乐语言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这种说法相比前一种说法似乎更具说服力,但是依然无法解释人们对它的追捧。

  必须承认,《白毛女》的任何一个元素——音乐素材、舞台美术、唱腔安排、演唱方法、乐队编制、配器手法、和声语言——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成为经典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它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演唱者对它的演绎。事实上,一部作品的一度创作完成后,能否征服观众,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二度创作,对一部歌剧来说,就是对主要角色的演绎和诠释,使一代一代形象鲜明的喜儿让这部剧获得了广泛的声誉。

  很少有一部中国歌剧像《白毛女》这样,将众多的民间戏曲艺术和现代歌剧的演唱相融合,这对任何一位喜儿的扮演着来说,都是一个艺术上的考验。这一考验不是来自演唱技巧,而是对人物、对艺术、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音乐上来说,天真活泼等待父亲归来的喜儿,用的音乐是“小白菜”、“青杨传”以表现喜儿的善良,在黄家打破沙锅用的是秦腔的哭腔,喜儿逃出黄家,使用的是梆子中滚板、尖板和二六的音乐手法,以表示反抗——对这些段落的演绎岂是不经过深度锤炼而能掌控的?喜儿从天真无邪到毁灭再到重生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感受和变化,这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岂是不经过深度理解而能演绎的?

  70年来,几代歌唱家“创造”了不同气质的喜儿,人们对“每个”喜儿都饱含期待。在新版《白毛女》中,演唱兼民族和戏曲的雷佳,以其清澈纯美、富于变化和穿透力的音质及其具有独特表现力与感染力的表演塑造了另一个喜儿的形象。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本文标题所做的设问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白毛女”?答案是:我们需要一个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一个和我们具有深层文化符号认同的、一个清新可爱的新时代喜儿,需要一个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接近社会大众的“白毛女”,需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又回归艺术本质的“白毛女”——这对于当下这个“数量多,精品少”的时代来说,尤为重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