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栖居线上的音乐家园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刘青   2015-11-13 09:27:00   作者:刘青

    “海螺岛”的名字充满了文艺气息,像一个文艺团体。事实上,这是一个音乐线上培训的微信平台,是音乐爱好者的聚居地。海螺岛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它的创始人尚亚楠起名的用意:“岛”一般四面环海,象征着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有着神秘的吸引力,要么是世外桃源,要么是人间地狱。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笔下的岛是麻风病人的监狱,人人避之不及,而海螺岛却是音乐爱好者们的乌托邦。把海螺放到耳边时的那种声音,只能用心去聆听。

    “岛”上的生活

  海螺岛的创始人尚亚楠大学是学市场营销的,最初这只是她市场调研的一个项目,毕业后她将音乐的线上培训变成了自己的事业。最初的海螺岛是以网站的形式向乐器学习者提供教师资源,可是后来她发现网站作为提供师资的中介机构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学生与老师熟络后肯定更信任老师而不再需要中介,这样会有资源流失。经过一系列调整,在今年年初海螺岛转型为微信平台的线上培训。

  “最初做线上培训是因为觉得学音乐太贵了,而音乐的线上培训就会便宜很多。”尚亚楠说。现在海螺岛微信平台上共开设古典音乐聆听、爵士乐欣赏、基本乐理三门课程,每次课只需要15元,以后还会开发新的课程并拓展乐器学习的项目。上课形式是老师提前录制好视频,然后放到微信群里,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互动,如果你当时没有时间看,事后也可以找出视频来看,海螺岛的小编也会将课间讨论的问题整理发到微信公众号上,这种方式让人随时随地可以学习音乐,有效利用了现代人的碎片化时间。微信作为常用的社交工具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所以海螺岛有相当大的潜在客户。

  古典音乐聆听的课程是由资深乐评人橙客讲授的,课程视频利用最新的软件制成,将精美的PPT、经典的古典音乐视频资料、谱例、上课语音整合在一起。刚刚在上海演出了瓦格纳的“指环”全集,橙客紧跟资讯为海螺居民们讲了“指环”的第二部《齐格弗里德》。此前橙客也讲过《变奏的艺术》系列,这些视频现在都可以在腾讯视频上找到,这些“聆听系列”的课程作为一种公益性质的讲座,只为吸引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加入海螺岛。尚亚楠表示,以后海螺岛将会开设乐器学习的课程,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定期有一次教师面授的课程,更多的是通过线上的方式,每次课程过后老师都会给学生留作业,并进行检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琴的费用。每一位喜爱音乐的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学习,海螺岛甚至还和乐器厂进行合作,为学员提供租琴业务。海螺岛的优势还在于借助微信平台推送一些有价值和有趣的与音乐相关的文章,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更多古典音乐的知识。

  不久前,海螺岛进行了一次“东华Morerare原创音乐节”在线音乐会,几支原创乐队通过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向更多人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汪峰曾对自己的演唱会进行线上直播,吸金数量可观。今年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乐视网对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现场直播开创了一种音乐会欣赏的新形式,更多的人不用亲临现场也能欣赏到一场高品质的音乐会。“海螺岛也将进行音乐会的线上直播,虽然在网络上观看会失去一些现场的体验,但能去现场的人毕竟有限,线上音乐会让大家可以边听边在群里交流,类似于电影上的弹幕,大家不用像在音乐厅里那样拘束,躺着、站着、吃着、喝着……都没有问题。线上音乐会不得不说是未来音乐会欣赏的一种趋势。”尚亚楠介绍。

  “岛”上的精神

  “其实学习音乐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说自己喜欢音乐,可又有谁会花费时间和金钱来学习呢?海螺岛是想向大家传达一个理念——‘人,诗意地栖居’,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里,我们希望为精神营造一个家。”尚亚楠说。《人,诗意地栖居》原本是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就成为所有人共同的向往。所谓“栖居”是指人的生活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诗意地栖居就是寻找人们精神的家园。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是想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个性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聆听音乐、欣赏绘画、阅读书籍都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时间、焦虑的心情、迷茫的未来都需要有停驻。海螺岛的客户目前大都是一些学生与上班族,他们虽然很忙但对自己喜欢的事物充满活力与激情,非常乐意成为这里的常住居民。海螺岛今后将会拓展用户群,希望退休的大叔大妈们也能加入进来,寻找自己喜欢的课程。

  “岛”外的世界

  视频上课的形式早已在英语、公务员培训中广为流传,音乐的线上培训却刚刚兴起。对此,橙客也提到:“目前我做的线上课程并不算是‘培训’,《聆听音乐课程》主要是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开设,运用专业的学术资料和最新的导赏软件帮助大家深入了解音乐文化,没有应试和功利目的,这虽有利于大家轻松学习,但缺乏驱动力和粘度,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15元听一节音乐欣赏课。据我观察,关于应用技术和语言学习等真正属于培训的课程销量很好,但音乐类线上课程相对冷门,大部分人还是习惯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方式,我认为线上课程是大势所趋,但这只是一种补充,不是竞争,一次精心制作的视频课程可以广泛流传,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反复观看。”

    站在古典音乐普及的角度,这类“聆听系列”的课程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那些时间、地点的限制都不再是问题,你只需要有一颗安静的心就可以在网络上学习;但对于乐器学习来讲,线上课程存在着一些限制,当面授还有人学不好时,线上的学习没人监督、没人手把手指点,学好一门乐器又谈何容易?除非你是发自真心地热爱,有着不错的领悟力和超人的毅力,没有考级的功利心,不然线上乐器学习的课程也许并不适合你。对此,尚亚楠说:“学习乐器的大都是一些小孩子,他们学乐器的平均时间为三年,我们乐器学习的课程设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的阶段为学员选择线上还是线下,这样既降低了学琴的成本也为习琴者制定了一套严谨的学琴计划。”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