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刘德海:琵琶直面现代性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编辑:刘德海   2016-11-18 16:03:00   作者:刘德海

  花甲登台讲学,

  古曲略显老态,

  弹者动情听者平平;

  甩开双臂,

  狂弹狂扫狂噪狂叫,

  全场掌声雷动。

  收拨站起说了一句:

  方才无谱乱弹琴,抱歉了。

  台下这一批音乐专业的学生莫非耳朵出了毛病?爱疯狂也是人的天性吧。我经常告诫我的学生,“每天务必弹半小时自己认为悦耳的音乐,以保耳朵不受噪音之害”。这只能是无奈的补救。

  虚无主义和娱乐主义比起科学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更加畅通无阻。精神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告诉我们:非资本国家、非西方社会最终也未能逃脱崇拜金钱、迷恋娱乐、信仰危机等现代性带来的负面恶果。资本主义对全球的渗透不仅仅是科学、经济和金融,它的秘密底线的文化意识形态。科学技术能颠覆一个国家,而文化意识形态却能颠覆一个国家人民的心灵。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否直指现代性带来的矛盾与冲突?

  中国本土不该因现代与传统二元对抗而发生精神危机,中国历史悠久,对传统言说不尽。若用以退求进的文化战略,一退至少三千年文明空间,其间该做多少事。以文化视角而论,中国人最有气魄,最自由。在世界文化危机、文明冲突的当口,我们还应该有另一种声音,那就是中H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和谐论”。这样一个宣和谐的公共道德的声音可惜目前在世界上还十分微弱。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性文化运动中,中国应抓住机遇,在文化建设方面“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费孝通名言),为宣扬“文明和谐论”增添更多强音。

  身处文明冲突与和谐之间,我的琵琶选定走新古典风格之路是被娱乐主义和虚无主义逼出来的结果,深层原因是先辈与时代给我的历史定位。紧靠祖国文化江山,琵琶底气十足:顶天立地的春秋人格,狂放雄沉的秦汉壮士,诗心哲思的魏晋风流,豪情浪漫的大唐雄风,宋元明清以来农耕牧场山地平川丰富厚实的世俗文化,千年凝聚的多姿多彩气象万千的人文精神,等等,给予我取之不尽的创作火花。以祖宗先进之“文”“传”承之,育“化”现代人人性,达完美而“统”合。带着这样一个传统文化新的使命,创作具有中国精神又有人生意义追求的音乐更具现代性。我现在正努力这样做着。

  60年琵琶行,直面现代性,险闯“三关”(意识形态化、娱乐主义、虚无主义),琵琶面对这一把现代性的双刃剑,一面是琵琶主体的琵琶政治,“娱乐”、“虚无”,另一面是琵琶为客体的政治,“娱乐”、“虚无”琵琶。主客正反两面,正中有反,反中存正,正可反弹,反难逆转。仅举一例说明:某些自奉先锋派琵琶演奏家,长期处于艺术审美无序状态,对噪音、杂音、不协和的音乐已经发生感情,很难再回到学院派范式的正弹要求了。正可谓:主客正反一念之差,差之千里。把玩双刃剑,若做到:物转我不转,我转物不緾,物为我而转,难!一句话:“弹琵琶千万不要把人弹丢掉。”

  过了“三关”,还有根本性的一关——精神信仰。欧洲中世纪帝国代表世俗的政治秩序,神代表超越性的秩序,两个维度相互牵制的张力被现代社会彻底打破。中国千年皇权专制,世俗秩序和精神秩序由皇权统管。因此,中国百姓的精神信仰一直十分松散和脆弱。信仰危机是世界性的难题。如今有谁能代替神的旨意掌管社会超越性的精神秩序?信仰问题只得散落于个人身上。热恋琵琶60年,它已是我精神宣言的“化身”,不求轰轰烈烈,唯求人性之本真;这一方流淌着中外文化血液的神木成为我崇拜的生命图腾。怀着这一份特殊的个人信仰,返璞归真,一切回到现代性原点,再求新知。

  所谓现代性是指:“对人是宇宙中意义的起源的日益增长的意识”,“一种开放的、无限扩展的宇宙观,它是人的心灵及其无限性空间上的投射所唤起的”(霍伟岸:《沃格林论现在性及其起源》,《读书》,2010年,第5期,第21页)。

  初读现代性元叙事,有着说不出的舒畅和自由感,心中涌动起新的艺术生命活力。站在现代性原点,盘点我的音乐—与日月对话,与山水对话,与花鸟鱼虫对话,与古人对话,与孩童佳丽老叟对话,与神鬼对话,与佛祖对话,与上帝对话……我特别要告诉尼采:上帝在我的音乐世界里,活得自在快乐。

  盘点我的创作思路—创作是命根,现库存甚少,家底太薄,创作告急。先辈刘天华、阿炳的音乐至今仍在“无限性空间”亲切地呼唤我们。一位是开启音乐专业范式的文人智者,一位是以田野山水相伴的民间艺人。评论现代琵琶乐手在审美和表演技能的综合水平,始终没有与这两位先辈相遇,尤其具备民间即兴演奏本领的乐手,少之又少。这一危机是否与现代传统二分对抗有关?我企盼既有学院派范式又有民间即兴合二为一的新风格出现。对琵琶人而言,带着深厚的历史价值观才有可能产生革命思想。

  盘点我的传承理念——琵琶艺术活动三维空间:广场、雅室、音乐厅。学院派长期定位于音乐厅表演,以示高雅,未知琵琶的原点来自广场与雅室。广场民间之野趣和雅室文人自娱自赏的两大审美特色应该得到重新彰显。音乐对话的空间不断扩大,情感抒发的空间却在缩小。这一对矛盾必须落实到传承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盘点为了情,因情生理,由理再生情。只要坚持“情本体”的追求,上述问题总会逐一得到解决。我相信。

  搁笔,净手,戴“甲”(假指甲),“上阵”。

  重弹《十面埋伏》,

  劲挑急轮飞扫,

  本真狂张资质悲沉的生命符号:

  “十面”太平无“埋伏”,

  “轻拢慢捻抹复挑”,

  再奏《楚汉相和》新乐章。

  刘德海(琵琶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