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美国印第安人音乐的“印第安融合主义”和“泛印第安主义”

来源:中国音乐学   编辑:王珉   2016-03-13 10:25:00   作者:王珉

    摘要:美国印第安人音乐的发展历史始终受到西方宗教音乐和文化的影响,使印第安人的音乐活动在许多方面渗透着西化现象,导致在当今美国社会中,同化与融合成为印第安人音乐文化的重要表现特征。

    关键词: 印第安融合主义;泛印第安主义;佩奥特教音乐;鬼舞;帕瓦仪式

    欧洲人十六世纪中叶踏上北美大陆后带来了他们自己的宗教和音乐,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包括印第安人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原以部落为中心、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的纯粹的印第安文化走向衰弱,而当今的印第安文化,不仅是部落文化与欧洲文化交融的结果,也是各部落文化相互影响的产物。本文作者拟从十六世纪印第安人同西方文化的接触为起点,来讨论美国印第安人音乐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在哪些方面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又在哪些方面显露出部落之间的互相借鉴。西方宗教和音乐对印第安音乐的同化实际上是“印第安融合主义”的表现,是同化和被同化双方有意识的文化活动,从音乐的角度来讲,“印第安融和主义”是指印第安人借鉴和吸收非印第安人即欧洲人的宗教和音乐因素用于自己的音乐实践,进而使印第安人的许多音乐活动和表演带有明显的欧化现象。而印第安部落音乐的相互影响可以说代表了美国印第安人的“泛印第安主义”,“泛印第安主义”是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霍华德(James H. Howard, 1925-1982)在1955年的一篇论述俄克拉荷马地区印第安人帕瓦仪式的文章中提出的,该文探讨了印第安不同部族部落之间通过音乐聚会在音乐表现上相互借鉴的现象。同“印第安融和主义”一样,“泛印第安主义”也是借鉴与被借鉴的部落双方有意识的文化活动,但是与“印第安融和主义”表现所不同的是,“泛印第安主义”主要表现在印第安部落之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这种文化交流使不同部落的印第安音乐在向当代印第安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共性。

    十六世纪中叶,法国、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探险家、旅游者、传教士、商人等陆续来到北美大陆,欧洲人的到来开始使北美印第安人及其文化为外界所知晓,也开始使印第安人接受西方宗教音乐的熏陶。欧洲人带到新大陆的最主要的音乐内容就是教堂演唱的赞美诗,具有宗教意义和道德意义的赞美诗较其它类型的音乐更容易为印第安人所接受,因此在欧洲人到达北美大陆不久,赞美诗便逐渐在当地印第安人部落中流传起来。例如,法国雨格诺教徒(Huguenots)在1562年至1564年间在今天的南、北卡罗莱纳州和弗罗里达州沿海一带建立殖民地时,当地印第安人部落对他们非常友善,请他们到自己村落做客,并用食物和饮料款待他们,雨格诺教徒与当地印第安人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因为这种融洽关系,雨格诺教徒们主动教印第安人学习圣经,咏唱法文《赞美诗》(the Genevan Psalter),而印第安人对圣经和赞美诗也欣然接受。可以举一例说明当时印第安人对待欧洲人的宗教和赞美诗的态度,1579年夏天,一些英国水手曾经在加利福尼亚海岸线上停留过一段时期,他们做礼拜时,许多当地的印第安人也赶来同水手们一起高唱赞美诗。

    从1630年前后开始,西班牙传教团在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城为当地欧洲移民开设的教堂礼拜活动非常活跃。根据美国音乐学家理查德-克劳福特的研究,“到1680年,西南地区大约有二十五个传教团”。在西南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咏唱赞美诗是当地欧洲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一些教堂开办了学校,帮助欧洲移民也帮助印第安人学习教义、音乐、赞美诗和演奏乐器,这些学校既面向欧洲移民也面向印第安人。在教堂和西班牙传教士的引导下,德克萨斯和新墨西哥地区的印第安人开始主动参与欧洲移民的宗教活动,进教堂做礼拜、演唱赞美诗。显然,欧洲移民没有将自己的宗教传播看成是殖民主义,印第安人也没有将自己对欧洲宗教的接受看成是包容和被殖民。印第安人不仅欣然接受欧洲人的宗教和音乐也开始接受和模仿欧洲移民的宗教生活模式。

    在西班牙人将天主教带给印第安人的同时,西北海岸的许多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传教士也在领导当地印第安人部落学习圣经,甚至还把赞美诗歌翻译成多种印第安语言供不同部族的印第安人演唱使用。到十九世纪初期,许多地区的印第安人部落中都有演唱赞美诗的宗教活动,而且使用的赞美诗版本也采用了欧洲的五线谱记谱法。1845年,美国印第安人作曲家托马斯-科马克(Thomas Commuck, 1805-1855)用五线谱记谱法首次出版了结合欧洲赞美诗演唱风格创作的120首供印第安人演唱的赞美诗歌集。这本歌集的歌词内容和曲调明显带有模仿欧洲赞美诗风格,但是歌集中大部分赞美诗标题都是用印第安人部落或者部族首领的名字来命名的。

    虽然目前还无法全面了解十七世纪欧洲文化对北美印第安人的音乐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即欧洲人的到来使印第安人开始接触和接受外来思想和文化,同时教堂也为印第安人不同部落的交流提供了场所,欧洲人的宗教成为联结印地安不同部落的一个纽带。另外,美国的印第安人保留区政策虽然是美国种族歧视在国家政策法规上的具体表现,但其实际结果却是促进了印第安部落之间的联系和团结。1831年,美国最高法院颁布了印第安人保留区政策,对印第安人部落实施了“印第安人迁移法”,除了阿拉斯加的印第安人外,各地的印第安人均被驱赶到西部贫瘠地区,生活在政府为他们划定的保留区内。1934年,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行了部族恢复,把以前占据的印第安人土地归还给印第安人部落,在当时美国大陆存在的二十六个州有印第安人的居住地点取消了分地政策,推出了“印第安人重组法”。到1950年,“印第安人重组法”已在全国推广,但90%以上的印第安人仍居住在印第安人保留区内。所有印第安人部落仍行使自我管理与自治制度,这种制度在行政操作上与联邦政府或者州政府保持着一种特殊法律上的官方级关系。保留区的建立将信仰、语言和生活风俗等各异的部落集中到了一起,部落之间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变得便利而频繁,原有的部落独立性逐渐丧失。

    以下三种典型的印第安宗教音乐活动分别有效地说明了欧洲文化对印第安音乐的影响和印地安不同部落的相互影响,即“印第安融和主义”和“泛印第安主义”在音乐上的表现。这三种音乐活动分别是“佩奥特教音乐”(Peyote Music)、“鬼舞”(Ghost Dance)和“帕瓦仪式”(Powwow)。

    佩奥特教名称的来历与仙人掌植物“Peyote”,即佩奥特掌有关系。佩奥特掌是仙人掌科目中的一种,原产于墨西哥和得克萨斯州南部地区。佩奥特教是土著基督教,它是由多个部落和部族联合举行的一种宗教聚会。举行佩奥特教音乐的教堂是用树皮和兽皮等材料制成的一种叫做“提披”(tepee)的帐篷。宗教仪式一般从黄昏天色渐暗时开始,远近不同部族的印第安人陆续到达,进入帐篷以后,围坐成一个圆圈。仪式内容大体包括集体和个人祷告,祷告期间一直有歌声相伴,由每一位参加聚会的印第安人唱一段或者一首歌曲,并用水鼓和盛有石子的葫芦做伴奏乐器,其它人默默地听着,帐篷内气氛庄严肃穆。歌声响起时,场内安静异常,祷告者与歌唱者均沉浸在向神灵倾诉往事追思个人感受的气氛中,对他们而言,歌声连接了神灵和凡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