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在表征内在生命情态过程中的关系
来源:中国音乐学网 编辑:黄汉华 2015-10-11 14:16:00
内容提要: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符号,其本质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声态和体态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感的最自然、最直接的表露方式,两者在显现人的内在生命情感的过程中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这种表征内在生命情态过程中的同态性,使音乐、舞蹈从一开始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两者的形式存在着某种互渗性。然而,两者结合的关系是并非对等的,音乐声态可以脱离舞蹈的综合体,自己形成独立的器乐性舞曲;而舞蹈,一般来说,却不能脱离音乐声态而独立存在。
关键词:音乐声态 舞蹈体态 内在生命情态 外在生命情态
音乐和舞蹈,作为艺术符号,其本质都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符号表征。正如《毛诗序》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它表明了言、诗、歌、舞在表征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一种外化关系。
一、内在生命情态与外在生命情态
言、诗、歌、舞作为内在生命情态的外化,其物质载体是同一的,都是由人体产生的一种现象,人体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情绪情感心理活动)的承载体,人的内在生命情态产生于人体,作用于人体,外显于人体。言、诗、歌、舞是用人的声态和体态去表征人的内在生命情态,而声态和体态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外化的重要途迳。要弄请声态和体态与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关系,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的内在生命情态。这样,我们就有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一下人的内在生命情态(情绪、情感)的产生、变化、外现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受生理机制和社会经验的制约。从生理机制看,一般认为:大脑皮层促成情绪、情感体验,下丘脑促成情绪、情感表现。当外界刺激传入大脑皮层后,开始形成兴奋中心。经过意识的评价,而作用于皮质各功能区和神经系统,则引起许多表征着每一情感过程的肉体反应和外部表现。
(1)体态的表现。其中可分为人体的内部反应和人体的外部反应。人体的内部反应比较明显的有三方面:1.呼吸器官的反应。如急噪、愤怒的情绪,则主体的呼吸就变粗、变快;而悲伤、拘谨的情感,则主体的呼吸就便细、变慢。2.循环系统的反应。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激动情感,都会引起循环系统心跳和脉搏加快的反应。3.排泄系统的反应。兴奋、悲哀、恐惧的情感可以引起落泪。惊恐、紧张的情感可以引起出汗。极度的恐惧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体态的外部反应主要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表现出来。面部是情感表现的重要场所例如,快乐、羞愧的情感可以引起面部的红胀。悲哀、恐惧的情感可以引起面部苍白。喜、怒、哀、乐都可以引起笑,就拿笑态来说,就有狂笑、大笑、微笑、苦笑、假笑、媚笑、嬉笑、嘲笑、奸笑、狞笑等区别。同样,哭态也有因悲哀引起的抽泣、呜鸣、嚎啕大哭等;也有因极度喜悦引起的抽泣、呜鸣等。情感也通过身体姿态表现出来,如兴高采烈时的蹦蹦跳跳、手舞足蹈,愤怒悔恨时的捶胸顿足,惊慌恐惧时的手足无措等。
(2)声态的表现。情感除了通过体态还通过相应的声态表现出来。在生理表情声态上,有与笑态和哭态相应的上述一系列的笑的声态和哭的声态;有与呼吸器官反应状态相应的各种呼吸声等。在语言表情声态上,由于主体说话时的不同感情,在音强、音速、音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例如,人在高兴时,音调高亢,言语迅速,语音高低差别较大;人在悲伤时,音调低沉,言语缓慢,语音差别较小,声音断续;人在愤怒时,音调高尖具有颤抖;人在紧张和兴奋时,声音尖锐而短促。另外,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又可以表现出疑虑、生气、惊奇、蔑视等等不同的情绪、情感。表情是人们交往活动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不仅能帮助加强口头言语的表达,而且可以用来表现口头言语所不能表达的一些微妙的情绪状态。
情绪发生时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外部表现,都会因情景的不同而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状态。情感因内容性质和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还具有倾向性深刻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性等五种品质。
情绪与情感是有区别的。首先,情绪比情感更为广泛,人与动物都有情绪,当然,人的情绪与动物的情绪有着本质区别。情感是人类主体所特有的。其次,情绪常常是由当时一定的情境所引起的,并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因而多不稳定,而情感则较少受具体情境的影响,较为稳定和持久。第三,情绪比情感具有较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比较深沉和含蓄。因为,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又往往是高级、复杂的情感的表现形式。情绪与情感是在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下,人的社会需要和生物需要的统一。
作为情绪情感的体验,具有两极性的基本特征。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是以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的。人的需要获得满足就会产生肯定性的情感,如愉快、喜欢、热爱、尊敬、亲近等等;人的需要的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否定性的情感,如苦恼、愤怒、憎恨、轻视、惧怕等等。情感的肯定性和否定性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每对相反的两极情绪、情感中,又有着一系列不同强度区别的情绪情感。例如,在悲和喜之间,可以有各种不同强度的悲和喜,悲可以从遗憾、失望、伤感、悲伤、哀痛以至绝望;喜可以从适意、愉快、高兴、欢喜、大喜以至狂欢。它们的强度依次递增。情绪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在积极性和消极性的两极方面。人类的情绪和情感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最基本的情绪只有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这也是最原始的情绪,其他情绪和情感都是在这四种情绪基础上所形成的。
心理学对人的情绪、情感的研究,为我们研究言、诗、歌、舞的体态和声态与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益的启示和借鉴。①人的内在生命情态(情绪、情感)是必然要形于外的,其外化的方式离不开体态和声态。②人的外在生命情态(体态、声态)与内在生命情态是一种同态同构、互为表里的关系。两者在节奏、力度、速度、起伏等动态结构上,存在着某种对应的关系。③人的内在生命情态是一种两极对立又复杂交错的状态,在两极的内在生命情态中存在着等级不同的中间状态。四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它们是在快乐、悲哀、愤怒、恐惧这四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基础上形成的。
二、作为艺术符号的音乐声态与舞蹈体态在表征内在生命情态过程中的关系
作为艺术符号的声态和体态在表征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过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按《毛诗序》之说,声态和体态是一种递进关系。也就是说在表现人的情态上,一般的语言声态不如诗歌声态,诗歌声态又不如永歌声态,永歌声态又不如舞蹈体态,只有声态和体态的有机结合,才能较完满的表征人的情态,两者之间在表征人的内在情态上存在着一种程度上的差异,体态是在声态不能满足内在生命情态的表征时的一种更为强烈的表现,是对声态的强化,也就是说,声态和体态的关系是一种在表情程度上存在着差异的递进关系。
事实上,在表征人的内在生命情态的过程中,人的声态是不能离开体态的。因为,人的任何表情声态,不管是一般的生理性声态(哭、叫、喊、呻吟等),还是语义性的声态(言、嗟叹、永歌),它们发声的本身就离不开体态的参与,或者不如说,是体态的某部位特殊动作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声音现象。因为,声音的产生,本质上是人的发音器官运动的结果。而且,发声动作离不开人体其它部位的参与。从发声时相关器官的连带动作,如肺部的呼吸动作,唇齿口舌的咬字动作;进而到与之相关的头部眼鼻耳的动作;再进而到躯体和四肢的动作。体态的参与程度与声态的表情强度总是相关连的。声态的表情强度越大,体态参与程度就越大。很难想象脱离体态的表情声态。因此,声态与体态的关系,并非如《毛诗序》所言,是一种递进关系,而是一种不能分离的并存关系。
在表征内在生命情态上,人的声态不能脱离体态而独立存在。然而,人的体态有时候却可以不借助于声态而独立起到表征内在生命情态的作用。平常,在无言沉默的景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体态各个部位的细微变化,来了解其内心复杂的情态。比如,可以通过眼神的安定或游移,明亮或暗淡,体察其内在情态的安然或慌乱,喜悦或悲伤等;也可以通过对脸色苍白和红润程度的变化,体察其或喜或怒或,由喜而怒,或由怒而喜等等的变化;也可以通过身躯手足的动作,来观察其内在情态的变化,如,极度激动或极度愤怒,或极度悲痛的人,其身躯和手足往往是颤抖的,惊恐慌乱的人往往是手足无措的,心花怒放的人往往是手舞足蹈的等等。这说明体态无时不刻地,即使是在沉默无言的时刻,在传达着内在情态的各种变化,起到传达交流情感的作用。“在语言形成以前,人类曾使用声音、手势、体态传情达意,进行交往。”只是随着语言在人类社会中交流作用的逐步扩大,生理性的原始表情声态和体态,才逐步让位给语言声态,居于辅助地位。即便是这样,生理性的表情声态和体态,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交流作用,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它们在表征人的不可言说的内在生命情态上,还保持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看来,一方面声态和体态,在表征人的内在情态的过程中,是处于同态并存的关系。声态不能离开体态而独立表情,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声态就是体态的某部位的特殊动作所产生的某种特殊的声音现象。体态是声态表情的前提和基础,是声态表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体态具有其不依赖声态的独立的表情作用。无论是在言说或是在沉默的境况中,它都能起到表征人的内在情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体态比声态在表征人的内在情态上,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和独立性。
既然,体态在表征人的内在情态上比声态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为何在人类艺术的发展中,舞蹈始终不能发展为一种独立艺术,而音乐却能从与舞蹈的综合中独立出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考察一下音乐和舞蹈何以能综合的条件。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