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来源:艺术教育 编辑:乐音 2013-09-26 16:55:00
浪漫主义的思想产生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的欧洲文艺思想界。这个时期,政治风云变化频繁。由于欧洲大陆封建复辟,各种思想文化领域和艺术风格先后兴起。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精神早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就有所表现。如《田园》、《英雄》 以及《第九交响曲》等等。都有浪漫的色彩出现。但真正揭开浪漫主义音乐序幕的应首推舒伯特、韦柏。浪漫主义音乐支配音乐界达一个世纪之久,其间涌现出一大批音乐大师他们如群星璀璨,各领风骚,其传世之作至今久演不衰。
一、浪漫主义音乐的第一个特点,是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
如柏辽士所写的“幻想”交响曲,便是他潦倒一生的写照。柏辽士一生坎坷,贫苦放浪,失恋潦倒,甚至自杀。他创作此曲的动机是由于单恋莎士比亚剧组中一名女演员的结果。在这部作品中,既有初恋的喜怒哀乐,热情冲动;也有梦幻中的田野景色的描写;最后是妖魔夜的梦描写他死后的灵魂加人各色各样的幽灵群舞之中。
强调个人主观意识最著名的当属柴可夫斯基。他对那些史诗事件或者英雄皇帝都不感兴趣,而声称“只注意我所经历过的或者看到过的,能使我感动的情节冲突”的题材。他的第六交响曲《悲枪》不仅是他本人经历或者看到的而是他个人一生悲剧的写照。他具有非常忧郁的性格,当时他悲观厌世,“死的预感”使他自知己不久与人世。他把这些情绪泻于这部作品中。《悲枪》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描写人生在垂死的暮年,回忆起从前的青春和爱情;第二乐章是高举酒杯强颜欢笑;第三乐章是空虚的胜利;第四乐章是一首哀歌,人生最后的稀嘘,这是他留给世人最大的杰作,也是他最后的杰作。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
肖邦是19世纪中叶民族乐派的先驱。他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感情内容。著名的钢琴《C小调革命练习曲》是肖邦在华沙起义失败后有感于亡国之惨在悲痛之余写下的。人们从他的音乐中。可以听到作者的痛苦,郁闷孤寂愤怒以至反抗的激情。肖邦的创作不仅时刻与祖国人民的利益连在一起,而且在艺术上追求民族的风格。玛组卡,波罗乃兹是流行于波兰民间的舞曲,经过肖邦的艺术创造,从而赋予了这两种舞曲新的生命。著名的《51首钢琴玛组卡》和《A大调军队波罗乃兹》已成为波兰人民的骄傲。
另外,俄国“强力集团”5人的作品也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其作品所用题材大都选用俄罗斯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等等,有极强的俄罗斯乡土气息。威尔弟的歌剧,也是深深的扎根在意大利音乐土壤中,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正是这种强大的民族,民主文化潮流赋予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以旺盛的生命力。
浪漫主义音乐的出现,使音乐走出宫廷、走向民间。新的艺术题材的出现(如艺术歌曲,交响诗等)更加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很多音乐大师的传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