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相澎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通讯员 张秋霞 烟台报道
今年以来,烟台市牟平区王格庄镇聚焦宣讲模式、宣讲阵地、宣讲受众三个方面,围绕宣讲所向和群众所需集中发力,构建起蕴含王格庄风格、体现王格庄特色的宣讲走亲“大格局”。
创新宣讲模式,既要“台上讲”,还要“上门讲”
丰富“台上讲”的主体。在做好领导干部进村入企宣讲的同时,发动“菁英之星”年轻干部组建“王根之声”宣讲团,先后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我的业务我来讲”等主题宣讲活动10余场;邀请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专业讲师团前来开展“美育微课堂”活动2场;依托53个村宣讲队伍开展“文明大家谈”微宣讲活动70余场,满足多元需求。扩大“上门讲”的队伍。深化“我与农民交朋友”行动内涵,依托“1包100”机关干部包联农户网格和机关干部包联“九小”场所商户网格开展“百户宣讲”活动,机关干部纷纷走进群众家中坐炕头、问需求,点对点、面对面宣讲护林防火、安全生产、惠民政策等内容,不断锤炼推门能讲、群众愿听这一“基本功”。“百户宣讲”启动以来,累计开展宣讲活动50余场次,架起了干群“连心桥”。村民纷纷表示,这种一对一送上门的宣讲体现了干部的用心,和干部面对面交流的感觉很好。
开拓宣讲阵地,既有“烟火气”,又有“文艺风”
开辟“1+N”宣讲阵地,发挥“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主阵地作用,拓展健身广场、农家书屋、村史馆、合作社等“N”个特色宣讲阵地,让理论课堂融入日常、融入生活。用活动搭台,让宣讲“唱戏”。在敬老院、小学、村庄、企业等地,卫生院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了100余场就医政策和健康知识宣讲,全力守护群众健康;在彭家村润淼海虾淡养基地,村书记彭飞为主动为前来学习参观的人员当起了宣讲员,用亲身经历为大家传授起了“致富经”,既富口袋又鼓舞人心;在王格庄村“饺香四溢 邻里情深”孝善邻居节现场,宣讲员把理论宣讲融入包饺子、看演出、拉家常中,大幅提升了宣讲实效。用文艺润色,让文化立心。在下费格庄村史馆这一文化活动阵地,村书记费卫峰满怀自信地向大家讲述着村庄历史、红色文化、孝善文化,激发了文化认同。今年上半年,下费格庄村建立了全市首个村级文联组织,成立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逐步成为文化氛围浓厚、理论素养深厚、群众热情淳厚的“艺术特色村”。在“庆三八”文艺演出、广场舞大赛、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现场,谭家庄村创作的《忆苦思甜》《迎亲》等短剧围绕移风易俗这一主题展开,寓宣讲于演出,引发强烈共鸣。
扩大宣讲受众,既讲“大众话”,也讲“大众化”
讲好大众话语。宣讲过程中,注重把“普通话”变为“地方言”,把“书面语”变为“家常话”,不讲晦涩难懂的空理论,只讲群众愿意听、易接受的好故事、好内容。开设“乡音广播间”,录制了乡音版《护林防火须知》《交通安全须知》《松材线虫病除治须知》等内容,在居民闲暇时段播放;瞄准宣讲受众现实需求,组建土专家宣讲团队,在田间地头为果农提供果业技术指导,既讲技术又讲理论政策,把更多“沾泥土”“冒热气”的宣讲内容送入“寻常百姓家”,有效提升了宣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做好大众推广。完善“三网一线一屏一中心”平台,形成“三网并行、一线连心、一屏智享、一中心赋能”传播格局,借助“视频网”开展覆盖全镇的宣讲活动和集中学习,通过实时互动扩大宣讲受众的覆盖范围,实现宣讲内容的直达快享。
初审编辑:李相澎
责任编辑: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