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政法干警党员先锋英模 | 张长青:让群众脱贫 让乡村更美

2021-09-03 16:39:3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栾雨文 尹钰婷

工作中的张长青(资料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栾雨文 见习记者 尹钰婷 烟台报道

  走进牟平检察院的办公室,眼前这个面容黝黑、着装朴实的人,就是曾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驻村第一书记——张长青。“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谈起在扎根基层一线开展的扶贫工作的这几年,张长青朴实地说道。

  自2002年张长青退伍转业到牟平检察院工作以来,先后担任水道镇西蒋江村和大窑街道办老人仓村的第一书记。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自身找工作成效的标准,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重修平塘,惠及民生

  2015年,张长青被选派到原省级贫困村西蒋家村挂职第一书记,张长青说:“刚到这里的时候,全村有24户特困家庭,都不知道从哪下手。”为了帮助村里解决贫困,张长青走访调查,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脱贫计划。“那时候,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的差,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农民种地也没有水,基本上靠天吃饭。”经过走访,张长青认为,要想脱贫,首先要解决村民最迫切的需求。

  村民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张书记,要是帮我们解决水的问题,您就是我们的大恩人!”一位村民给了张长青答案。彼时村里有一个小型水塘,但是常年漏水、渗水,导致蓄水能力差,限制了其灌溉作用的发挥。张长青知道以后利用扶贫资金,为村里新建了三个约4500平方米的平塘。

  张长青说:“刚开始建的时候,也遇到一些困难,在挖掘机、推土机已经到位准备开挖的时候,有一户村民表示不同意,因为要挖的平塘就在自家果树前,怕挖了平塘后自己果树前的那湾小水塘自己就不能用了。”但在张长青的耐心劝说下,最终该村民同意了在自家果树前开挖平塘。“平塘能蓄水,在旱季村民给果树浇水也更方便了。”张长青说。

  修好农村路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

  担任第一书记的三年中,修水库、打机井、修泥路、翻新房、搞美化……为了让村里摆脱贫困,张长青可谓是费尽心思。

  西蒋家村到底有多偏远呢?“小村庄偏远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扫荡都从来没有发现过。”张长青向记者说道。由于村庄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外不通内不畅,仅靠一条只能通过自行车的土路与外界相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写照。张长青在了解情况后跑前跑后、协调部门、争取资金,对村里面的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闭塞的小乡村与外界的联系也更加便捷、畅通。

  在西蒋家村工作的这三年,张长青引导村民们种植花生和果树来提高收入,并引导部分村民通过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和外出打工来提高自身收入。在张长青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村民年均收入5000余元,相较之前提高了近4倍,西蒋家村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当初的贫困乡村现已然变成了另一幅山清水秀的新画卷。59岁的张长青,现在依旧坚守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初审编辑:栾雨文

责任编辑:李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