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王胜琦 烟台报道
“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在山东,尤其是胶东地区,清明节捏面燕是一项流传千年的民俗。小小的“面燕”,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密码。
4月3日,烟台黄渤海新区金城社区党总支携手春晖志愿服务中心开展了“指尖非遗,清明‘燕’语”公益活动。
此次活动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通过手工制作面燕的方式,让居民们深入了解清明文化习俗,促进社区文化氛围建设,增强居民间的互动交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区精神家园。活动现场,老人、孩子、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面燕的制作过程。揉面、塑形、装饰,每一个步骤都充满趣味和挑战。老人们虽然年事已高,但双手依然灵巧有力,将对面燕的记忆和技艺融入每一件作品中。这些精美的面燕不仅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更凝聚了代际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加活动的刘奶奶高兴地说:“清明假期,我们很多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通过此次活动,大家能聚在一起捏面燕、唠家常,既开心又温暖,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社区年轻人和志愿者们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
参加活动的金城小学同学们兴奋地说:“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做面燕,还从爷爷奶奶们口中知道了清明捏面燕是迎春纳福的美好祝愿,了解了更多清明节传统习俗和历史文化,以后我们也会努力将这些记忆和技巧传承下去。”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黄渤海新区近年来持续深挖“一老一小”需求,量身定制贴近群众、“小而美”的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常态服务+特色活动”等形式,促进志愿服务更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城市亮丽名片、市民自觉行动、社会文明风尚的生动范例。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