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一站一品”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2025-03-27 09:05: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邢晨

  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毕岸 烟台报道

  当社区积分超市开启移风易俗文创兑换,当业主之家成为社区美育阵地吸引群众共创美德信用之歌,当烟大英语专业学生成为社区“四点半课堂”英语话剧指导老师……在烟台黄渤海新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主题文化社区悄然改写基层治理逻辑。

  黄渤海新区创新构建“阵地筑基、资源赋能、活动增效”三维体系,通过“一站一品”模式精准激活社区文化基因,累计培育5个主题文化社区,建成14处主题文化场景,在移风易俗、美育浸润、美德信用等系列特色活动中,让广大居民由“围观群众”蜕变成“文明共建者”。

  瑞祥社区:德润瑞祥俗易风清

  “这张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宣传画,见证了新中国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历史转折。”在黄渤海新区大季家街道瑞祥社区移风易俗展览馆内,讲解员指着展柜中的泛黄文献,向参观者讲述风俗变革的故事。

  瑞祥社区作为开发区最大的安置小区之一,居住居民3300余户,在面临由“村民”向“市民”过渡阶段内,“移风易俗”成为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打造社区移风易俗文化样板,黄渤海新区文明办、民政、妇联等多部门联合,在瑞祥社区正式启动胶东地区首个移风易俗展览馆建设,展馆以道德教化为主要方向,旨在重点展示胶东地区婚丧嫁娶的风俗变迁,以及黄渤海新区近年来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取得的不错成绩。步入展览馆,“历史演变”展区,一条时光长廊串联起百年婚俗风俗变迁;“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展区,“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的事迹一一呈现……这座胶东地区首个移风易俗主题展馆,如今已成为居民接受文明熏陶的“精神地标”,也是瑞祥社区以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为了进一步夯实瑞祥社区“德润瑞祥,俗易风清”的文化主题,黄渤海新区探索场景化改造路径,依托瑞祥社区广场等阵地,建设移风易俗廊道、道德讲堂、飞行棋小游戏等一系列场景。如今,漫步在瑞祥社区,文明新风已渗透社区肌理:道德讲堂中,高校教授为红白理事会骨干授课;移风易俗廊道上,文明公约漫画、移风易俗翻翻乐让人驻足流连;移风易俗广场上,趣味性宣传实践活动吸引着居民的参与,原创飞行棋、萝卜蹲等移风易俗小游戏受到热情欢迎……去年以来,社区累计开展主题活动10余场,惠及居民超1000人次。

  目光来到瑞祥社区移风易俗实践站中,一场特殊的“婚礼”正悄然上演。8名青年围坐在铺满红绸的圆桌前,手持《文明婚典:破除恶俗婚闹》角色卡,化身婚礼策划师、新人亲友、社区调解员等角色。随着主持人翻开剧本,一场关于抵制天价彩礼、破除低俗婚闹的“文明保卫战”拉开帷幕。

  据悉,围绕反对天价彩礼、黄赌毒、封建迷信等活动,黄渤海新区原创了《破晓之宴》《囍嫁》等5部剧本杀作品。自上线以来,不少社区的青年都进行了体验。“以前觉得移风易俗是老一辈的事,现在发现我们年轻人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00后玩家陈昊展示着游戏赢得的定制婚书说。

  如今,从展馆里“看得到的历史”到生活中“摸得着的改变”,从剧本杀中“玩得出的理念”到积分超市“换得来的实惠”,瑞祥社区正以文化“软实力”重塑安置社区的文明生态,为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写下生动注脚。

  国奥社区:幸福国奥向美而行

  华灯初上,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国奥社区中心广场人头攒动,歌声悠扬:《幸福中国一起走》旋律铿锵,儿童诗朗诵《月光下的中国》令人动容,情景歌舞《幸福阳光》更将邻里温情化作具象表达。这正是国奥社区第十六届邻里节现场,晚会的高潮,由业主亲手书写的晚会主题“弘美育新风,话邻里亲情”在大屏幕徐徐展开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这些节目就像社区生活的缩影,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远亲不如近邻’的深意。”居民王女士的感慨,折射出这场持续十六载的文化盛事的深层意义——黄渤海新区正通过美育浸润工程,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

  国奥社区位于黄渤海新区城区中心地段,是新区较早开发的高端商业住宅。辖区内教育资源汇聚,文艺人才充足,为文化社区建设奠定了夯实的基础。2023年,作为美育和文化社区双试点社区,黄渤海新区统筹工作,引入资源,打造“幸福国奥,向美而行”文化社区品牌,让“引美入治”成为社区文化标的。

  漫步国奥社区,“转角遇见美”不只是诗意表达:闲亭逸致亭内老者挥毫泼墨,草地艺术展旁孩童嬉戏玩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一团六坊”更是串联起21处活动场所,形成连点成片的社区美育实践服务带。国奥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千惠指着新立的“美育小地图”介绍:“我们通过‘微改造’工程补种绿植1.2万平方米,打造特色景观节点38处,让居民推窗见绿、移步换景。”

  伴随着文化空间升级,美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为了让社区居民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我们利用好文化服务阵地,开办了‘暮年学堂’。学堂自开办以来,每周准时开课,共计组织开展八段锦、非遗剪纸、传统绘画、书法等特色活动80余次。” 高千惠说,社区还创新打造了“红领巾楼栋长”等特色项目,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伍,相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美育空间不断丰富的同时,国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鼓励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依托社区内“幸福楼栋”“邻里议事厅”等美育空间,组织小区内讲政治、有威望、乐奉献的社区能人当“楼栋长”,建立“蚂蚁雄兵”队伍,居民事居民议,从楼道乱堆放整治到邻里纠纷,居民围坐一堂、畅所欲言。截至目前,共开展协商议事38次,解决社区大小问题69件。

  从“空间再造”到“人心重构”,国奥社区的实践印证:以美育浸润社区日常,文化正转化为治理创新的行动密码。这里的美,不仅是闲亭逸致的视觉享受,更是居民议事协商时的会心一笑;这里的育,不单是手工艺活动的审美提升,更是文明自觉的润物无声。在共建共享的实践中,文化“软实力”成为社区治理的“硬支撑”,一幅以文化人、以文促治的社区新图景日渐清晰。

  嘉祥社区:信用嘉祥 诚信有约

  “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加5分,这个月门口没有乱堆放东西保持得很好加3分……”在黄渤海新区大季家街道嘉祥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在居民信用本上,为居民登记“信用积分”,上面记录了时间、内容、累计积分等各项“储蓄明细”。

  7号楼的刘阿姨大清早就来到了社区的“信用小屋”挑选物品。“这几个月,我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攒下了快200信用积分。刚刚用积分兑换了一桶洗衣液,跟在超市购买的感觉还不一样,满满的荣誉感,我以后还要继续参加社区的信用活动。”谈及这次兑换经历,刘阿姨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刘阿姨的这番切身体验,正是嘉祥社区以美德信用助力文化社区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嘉祥社区以“信用+”为桥梁,探索信用体系建设新路径,社区居民可以自愿参与,承诺遵守公约事项或参与在线发布的志愿活动获取信用积分,并根据积分情况在“信用小屋”兑换相关礼品或服务。

  “我们以‘契约化+信用’的思路,制定《嘉祥工作站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嘉祥社区居民信用承诺》等,从公共设施、停车秩序、绿化管护、文明实践及志愿活动等12个方面制定守信承诺50条、失信内容31条。”嘉祥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同步拓展党员、沿街商户等多元主体参与,进行商铺星级评定,让居民得到实惠,持续推动“信用有价,守信有益”的文明之风在社区蔚然成势。

  不仅如此,嘉祥社区还统筹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构建“信用+志愿活动”模式,让“文明蓝”“志愿红”助力社区治理。截至目前,社区开展红色教育、健康教育讲座、安全警示案例大课堂、最美楼宇评选等活动18次,依托妇女儿童之家开展讲座4次,为辖区60岁以上居民免费提供义诊2次(参诊人数达400余人次)。在端午、清明等节点,组织社区趣味运动会、乒乓球赛、“七一会演”等10余次,吸引更多居民了解并参与活动,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目前,我们社区正在积极推进信用积分小程序,归集多个维度的信用数据,搭建社区网格数据模型和居民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信用档案线上自动管理、信用星级后台自动评定与人工审核相结合。下步,社区将持续推进信用文化建设,全面营造诚实守信的社区环境,以信用之名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嘉祥社区工作人员说。

  海韵社区:邻里驿家艺韵万家

  “一方舞台便是一处乐园,虽经典平凡,但方寸之间可尽显艺术之美。”在百姓小舞台,京剧票友们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演绎着传统戏曲的经典魅力;在舞蹈教室,居民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笑容灿烂;在乒乓球室,球拍挥舞、银球飞旋,每一次挥拍都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这是黄渤海新区古现街道海韵社区3600平方米的“邻里驿家”,内设图书阅览10000余册、舞蹈室2个、乒乓球桌5台、台球桌2个等,功能明晰的公共空间里跃动着多元文化活力。不仅如此,这个集文化服务、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通过与高校资源的深度对接,持续输出高品质文化活动,构建起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样本。

  在多功能剧场里,7名穿着卡通服饰的小朋友正用英语演绎经典童话《木偶奇遇记》,一旁的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细心地指导演绎。“我们社区积极引入高校优质资源,与高校建立协同机制,为文化供给注入专业力量。”海韵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除话剧演出外,社区还联合高校举办知识讲座、家政类技能培训等活动21场,提供英语指导、健康义剪、环境整治等服务12场,多元文化服务覆盖全年龄段居民需求,提升居民文化品位,增强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海韵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依托,精心打造特色文化活动,让文化惠民真正走进居民心间。社区开设“驿家书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吸引近20名小朋友参与,在朗朗读书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出“驿家花开——美育类活动”,吸引近30余名妇女参与,通过手工制作丰富业余生活,增进邻里感情;开展“驿家百姓小舞台”,组织社区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为居民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社区还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类活动,这些特色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邻里驿家”真正成为居民心中的文化乐园和幸福港湾。

  未来,海韵社区将继续坚持以文化为笔,以服务为墨,筑牢社区文化根基,打造多元共享空间,让文化之花在海韵社区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让“邻里驿家·艺韵万家”的文化品牌深深扎根,持续为居民幸福生活添彩,书写更加灿烂的文化篇章。

  凤城社区:传统技艺解码宣传新范式

  一支画笔、一把素色油纸伞、几碟颜料,看似寻常的文化活动,在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凤城社区却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日前,该社区举办的“手绘会讲价值观故事的油纸伞”主题活动吸引了50余名居民参与,孩子们用稚嫩笔触将“自由”“和谐”“敬业”等价值理念化作一幅幅鲜活画面,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碰撞出新的火花。

  凤城社区党委书记张茜介绍,此次活动是社区以文化人的实践之一:“通过手工制作与价值观的结合,孩子们在动手体验中理解抽象概念。比如有孩子用水中游动的红鲤表达‘自由’,用墨竹象征‘公正’,这些创作让价值观教育更生动。”现场十余把绘制完成的油纸伞被悬挂展示,每把伞都成为传递文明理念的独特载体。

  在凤城社区乐融学堂,75岁的党员志愿者潘士敏正在指导书法课程。作为社区发掘的“红色人才”,他带领的书法班已带动60余位居民走进翰墨世界。课程特别设置“价值观主题临摹”环节,学员在练习“和谐”“友善”等书法作品时,同步学习相关典故。

  这些实践源于社区创新的“双循环”文化供给机制。对内建立“红色人才库”,通过党员带头、能人揭榜、群众荐才的“三级联动”模式,挖掘出23名像潘士敏这样的社区达人,形成“居民教居民”的8类文化课程体系。对外则打通校社企资源壁垒,引入整合外部优质文化资源。

  据统计,凤城社区自2023年起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开展主题活动10场,累计吸引300余名青少年参与。从“芒种泥塑”到“团扇绘文明”,每场活动均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未来,社区将继续以非遗技艺、传统节令等为纽带,策划“价值观主题剪纸工作坊”等新活动,让核心价值观在居民生活中自然生长。

  “文化治理不是‘独奏曲’,而是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交响乐’。”张茜表示,通过“传统技艺解码价值观”的创新实践,社区已形成“非遗活动+思政教育”的特色路径。未来将深化“红色基因解码工程”,以剪纸、扎染等更多非遗技艺为媒,让核心价值观像蒲公英种子般在千家万户落地生根。

  黄渤海新区“一站一品”文化社区建设实现了治理逻辑的文化浸润转换,构建了“政府-居民-社会”协同网络,探索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新路径。

  五个特色社区既有聚焦动迁社区转型发展的“融合式治理”案例,也有深耕高端社区精细治理的“品质营造”样板,为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可复制推广的“软治理”经验。当文化成为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承的生活场景,社区便拥有了温暖而坚韧的生长力量。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