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通讯员 房光鑫 烟台报道
今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3届西部计划志愿者毕义鹏、2014届西部计划志愿者艾乐松扎根西部事迹先后被中国新闻网、共青团中央官微、中国青年志愿者官微、西部志愿汇官微、中国大学生就业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受到广泛关注。
毕义鹏: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使命和精彩人生
毕义鹏是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护理专业14班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秀,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义务献血、爱心募捐等各类公益活动,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学生”等荣誉,于2013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8团医院工作,现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米兰监狱团委副书记。先后获得兵团监狱系统优秀公务员、优秀团干部、理论学习标兵、救火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等。
2013年7月,他带着一份志愿的情怀、对兵团的向往,踏上西去列车,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在兵团38团医院担任护士、铁门关市政协从事文秘工作,均表现非常优秀。2014年7月,服务期满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回到家乡在三甲医院工作的机会,选择了继续扎根留在兵团。2015年2月,通过公务员考试,他从一名留疆志愿者成为了一名兵团监狱人民警察。从警八年来,他从监区、指挥中心到办公室、团委,一步步在成长,一步步在进步,成为了“标兵”,先后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4次荣立“个人嘉奖”,荣获省部级表彰2次、厅局级表彰3次。作为团委副书记以来,他始终坚持围绕团委中心任务和青年需求组织开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各项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创新,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联谊活动、疫情防控、无偿献血、爱国主义教育等各项活动。他常说“母校对我的培育让我受益终生”,“我始终流淌着医学人的血脉”。他在疫情期间主动请战,连续256天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利用自己医学背景,帮助更多百姓,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热心公益事业,践行志愿精神,他累计无偿献血5600ml,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成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现如今扎根新疆的毕义鹏,当起了一名西部计划宣讲员,当起了兵团故事的书写者和讲述者,在一大批选择留在南疆、留在兵团的年轻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兵团、建设兵团、扎根兵团,把“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书写青春使命和精彩人生。
艾乐松:从零开始建设科室镇子里的中医“拓荒者”
艾乐松是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针灸推拿专业3班学生,作为班委,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过硬本领,积极参加学校各类专业知识竞赛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并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等荣誉,于2014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7团医院工作,现任医院团支部书记、中医科负责人。先后兵团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兵团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员”称号、“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时代新人”荣誉称号等。
今年是他在新疆的第9个年头,之所以选择到新疆,用他的话说是“脑子一热”。2014年,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艾乐松就回到山东济宁老家,在一家医疗保健机构上班。某天,他从班级群里看到了“新疆缺志愿者”的消息,于是改变工作安排,参加了西部计划来到兵团。他是镇子里的中医“拓荒者”。刚到47团时,当地没有中医科。作为当地首位中医医生,艾乐松从零开始建设科室。他参与创办当地的第一座中医馆,从最初只是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子”再到如今一座占地面积450平方米,拥有14张专业诊疗床、342味中药饮片且可开展3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的“大地方”,在他的努力下屯垦戍边的老兵镇播下中医药的种子,让这个南疆沙海上的小镇飘起了草药香。9年来,他已接诊超过8万人次,为医院增收90余万元。放弃了家里养生馆、村卫生室抛出的橄榄枝,选择留疆的艾乐松很少有停下来歇一歇的念头。他办公桌对面墙上挂着一幅名为《厚德济生》的书法作品,右侧写着“君子当立志厚德以济生”,左侧落款是“沙海小郎中 自勉”。
截至今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已累计选送160余名优秀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从“励志笃学 厚德济生”的校训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毕义鹏和艾乐松为代表的一批批杏林学子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着初心使命,励志成为具有中医药高专识别度的强国青年。他们以信仰为光,赴青春所向,选择扎根美丽西部,积极投身乡村医疗、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基础治理等工作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誓言,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人生。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