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 阳光施救 全面提升信息核对精准度

2024-09-19 15:01: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孙忠涛

  大众网记者 孙忠涛 通讯员 赵克 周巧倩 张晨 烟台报道

  信息核对工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安全阀”,是防止错救、骗救,实现精准认定、精准救助的关键一环。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严格按照民政救助待遇“凡进必核、在保复核”的工作要求,强化收入资产型数据共享应用,推进信息核对工作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精准度。实践案例获评全省数字政府应用优秀案例、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案例等荣誉奖项,在各级政府简报和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示范。

  完善工作机制,信息核对更加规范有序

  完善信息核对工作机制。制定并印发《烟台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实施细则》《关于做好全市社会救助家庭金融资产状况核查比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将省民政厅明确的信息核对工作协作单位由18个增加到30个,并制定8大项、38小类经济状况数据的确认规则,为开展各类信息核对工作提供了依据。规范信息核对工作程序。印发《集成服务工作方案》,在全市形成“一张表单、一套材料、统一核对”的救助事项流程标准,将“定期复核”转为常态化“随时受理”,实现政策公开、程序透明,做到了应核尽核、应查尽查。夯实信息核对工作网络。在前期获批组建省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的基础上,指导县乡两级签订委托协议,加强信息核对工作培训和督导检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推动196家民政机构布设政务外网,组织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和密码评估工作,核对过程全程留痕,提升了全市信息核对工作规范化水平。

  加强信息共享,信息核对更加全面精准

  部门全覆盖。搭建了“烟台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对接公安、人社等20个部门,实时共享“收入+支出+财产+基本信息”46类数据资源,通过身份证号准确关联车辆、船舶、户口、学籍、不动产、退休金、工商登记、社保缴纳、财政供养、殡葬火化、公积金存取等信息,今年以来累计核对低收入群体20万人次,反馈预警信息92.5万条。资产全覆盖。利用“城市金融网”等安全渠道,每月定期查询救助申请人在全市52家银行、44家保险机构持有的“存款+理财+基金+保险”4类金融资产情况,核对数据源省内最多,可准确检出年人均资产超出低保标准4倍或总资产超出10万元的低保申请家庭,今年以来“拒止”资产超标家庭2865户。区域全覆盖。通过建设“核对资源域烟台分中心”,实现省域16市“一体化”系统核查,并按照规定程序函询核查外省核对机构,今年以来累计跨区域核查215人次,确保精准掌握在外地定居、工作的社会救助家庭成员经济状况。

  打通服务链条,信息核对更加便民高效

  打通服务申请链条。全面实施数据核查代替证件材料、数字报告代替纸质证明业务的“无证明”办理模式,困难群众只需提交个人身份证号和授权委托书,无需额外提供社保、退休等10项纸质证明和婚姻、残疾等4类证件证明,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流程链条。将市核对平台与省数字民政系统、山东通、政务服务网和“爱山东”App等进行对接,实现“社会救助申请—核对—确认”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构建了“一点触发、多点联动”的快速反应体系。打通服务业务链条。将民政、医保、住建、工会等15个社会救助职能部门的低保、特困、医疗救助、住房保障、职工救助等18项救助事项全部纳入核对流程。在利用核对工作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错保痛点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在享受医疗救助、养老保险补贴等3类待遇上实现“静默认证”。依托镇街平台数据线索,中心主动发现、主动救助累计达四千人次,进一步解决漏保等堵点问题。

初审编辑:孙忠涛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