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山东牟平:搅动农村文化一池春水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   2013-05-29 10:09:00

原标题:牟平区龙泉镇首届农民文化艺术季——搅动农村文化一池春水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5月20日,历时达7个多月的烟台市牟平区龙泉镇首届农民文化艺术季在龙泉汤村广场盛大启幕。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文化艺术盛宴:龙泉镇25个村子拿出各自的拿手节目,进行才艺展示和现场比拼:秧歌、赶驴戏、广场舞、太极扇……一个个充满浓浓乡土气息的精彩节目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千余村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笑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不是集中于一段时间的“疲劳轰炸”,而是踩着传统节日的节拍,细水长流地开展7个多月;不是请来一拨拨的大腕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而是始终把目光投在民间,让百姓成为舞台的主角……2013年,因为农民文化艺术季,文化真实地充溢在龙泉镇的每个角落,欢笑深刻地停驻在每个村民心头。艺术季像一根神奇的魔棒,搅动了农村文化的一池春水。

  民心工程

  “下面打断一下表演,谁家的孩子走丢了,请家人速到主席台来领。”上午10时许,热火朝天的表演突然被工作人员话筒中焦急的声音打断。原来一名3岁女孩在现场找不到妈妈,哭个不停,被人送到了主席台。女孩的妈妈听到广播,火速跑来。“我刚才看秧歌入了迷,忘了孩子,一回头就找不到了,多亏你们帮忙。”年轻的妈妈连声向工作人员道谢。

  因为看节目入迷而丢了孩子,只是一个意外和插曲,但它却从一个小小的侧面,折射出农民对乡土文化的痴迷和参与艺术季活动的热情。在演出活动现场,无论演员还是观众,都异口同声地告诉笔者:文化艺术季“办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是“得民心、顺民意的民心工程”。

  一直忙碌在演出现场的龙泉镇党委副书记孙永介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的渴求也日益强烈。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龙泉镇决策者们的共识,农民文化艺术季这一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艺术季为农民提供了精神文化大餐,也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参与。就拿今天的PK赛来说,最让镇领导头疼的,不是节目不够,而是报名参赛者太多,选择成为了难题。

  笔者在现场看到,离演出比赛还有1个多小时,龙泉汤村广场已经被条条火红的“某某村秧歌队”“某某村锣鼓队”的横幅和花花绿绿的演出队伍“盖”住了。镇上各个村子的男女老少,手拉手的、抱着孩子的、甚至推着小车的都汇集在这里。附近低矮的楼上也被占领,人们个个脸上带着兴奋表情。

  龙泉汤村秧歌队领队贺业芹大妈告诉笔者,他们秧歌队有50多人,为了比赛得名次,这次精挑细选,上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年轻人”。比赛中,八甲村的大秧歌引起一片叫好。因为他们的秧歌队里来了个“笑星”:一个呆头呆脑的“猪八戒”,兴冲冲地进了秧歌队伍,追着一个跑驴的丑媳妇,时不时凑上去想亲一口,又被丑媳妇一次次推开。村民们憋了半天,最后直接笑喷了。结束演出走出人群的“猪八戒”摘下头套,原来是个小伙子。小伙子叫李昀翰,在牟平城里做钣金工,这次是特意请假回乡参加比赛的。“因为其他村也有同类型的节目,要想赢过他们,我就加了这个猪八戒造型。”“秧歌这些民俗的东西,年轻人很少有喜欢的,我不想这些东西都没了。大家都说城镇化建设,文化可是城镇化的灵魂啊。”小伙子很是认真地说。

  离开演出现场,笔者来到龙泉镇河北崖村。整齐的村落,干净的马路……给人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而宽敞的文化大院,给笔者的印象最深。孙永介绍说:“文化大院是我们龙泉镇的特色,全镇52个村,一村一品,各有各的特色。”人的幸福来源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幸福,也有精神的幸福。物质富足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那就是让文化真正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笔者随机探访了丁家庄和官道南村,发现文化休闲已经成为龙泉镇村民的一种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无论在文化大院里,还是各村广场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练习广场舞的身影,优美的音乐、曼妙的舞姿,交相辉映在龙泉镇各个角落,文化正逐渐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吃完饭就去文化大院锻炼跳跳舞,扭扭秧歌,既能结交朋友,又能健康长寿呢。”丁家庄村民赵子民笑着说。

  百姓舞台

  农民文化艺术季,顾名思义,主角自然是农民。艺术季从节目的取材、创作,到表演,都是平时在田间地头的劳动者。到现场观看节目的,也大多是普通农民,很多人赶了几十里路专程过来,“为的就是看看我们农民自己的节目!”

  植根乡村,服务农民,打造百姓舞台,是龙泉镇举办农民文化艺术季的主旨,也是艺术季的特色。在参加演出的演员当中,有带病坚持登台献艺的农家女,有临场受伤却坚持演出到最后的普通演员,有平均年龄60多岁的奶奶秧歌队,也有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用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表演使演出的舞台变成了百姓舞台,将往日的农民观众变成了今天的主角。他们把新农村建设的憧憬注入到激情燃烧的舞姿、秧歌中,塑造了新时期新农民的文化新形象。

  在比赛现场,笔者认识了一位84岁的老人,他叫曲天甲,是八甲村村民,也是赛场上年龄最大的演员和选手。曲天甲是秧歌队负责敲大锣的,从15岁开始学敲大锣,敲了快70年了。他敲大锣全凭现场的氛围和感觉,在整个烟台也是闻名遐迩的老艺人了。“我参加过很多文化活动,就属今天这个活动热闹。虽然天气有点热,岁数不饶人,五分钟的节目下来还真有点累,不过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这是咱老百姓的舞台。”曲天甲老人笑着告诉笔者:只要身体还硬朗,他会一直把大锣敲下去。“大秧歌是咱老百姓的文化,不能从我们手里丢了。”

  艺术季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草根达人”从台下的“看客”一跃变成台上的“主角”,酣畅淋漓地享受着“文化浴”。来自龙泉镇西台村的9名女村民,这次带来了一支名为《看透爱情看透你》的时髦广场舞。表演中,她们身着黑色紧身衣,游刃有余地舞动身体、伸展四肢,与专业舞者没有多少区别。“我们学跳广场舞已经3年多了,今天终于有机会登上了咱老百姓自己的大舞台。”队长贺淑红笑着对笔者说:3年前她和同村另外几名村民商量,自掏腰包购置电脑、光碟学习广场舞。起初不好意思,躲在家里跳。后来发展到60多人,就在村委新建的广场上跳。“平日里农活儿越忙,我们就越渴望舞蹈。”队员张忠玲说。她们都是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练习舞蹈,即使是这样,大家也没有想过放弃。

  农民从“看客”变为“主角”,从“旁观者”变为“创造者”,大大激发了投身文化的热情。现在的龙泉镇,从田间地头到街角广场,到处都是激情四射的乡村大舞台,村村都有老百姓的“快乐大本营”。

  农民文化艺术季,特色是一个“农”字,打动人的也是一个“农”字。无论是传统的大秧歌,还是时髦的广场舞,每个节目都浸润着“农”字的鲜艳和芬芳,都浓墨重彩地表现了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牵着牛,耕着田,勤劳善良一辈子传;春种秋收一季季,夏作冬藏一年年。”“趁着春风播春色,迎着太阳收甘甜。种给世界吃,种给世界穿,中国农民挺立天地间。”歌唱者和倾听者,舞蹈者和观看者,彼此的心随着乐曲的抑扬在起伏振荡,碰撞出的是心灵的火花,是生活的暖意,是人性的关爱,使得现场的每个人都像喝了醇酒一样舒畅,感受到新农村、新生活的甜美、吉祥和安乐。

  靓丽名片

  长期以来,在农村搞文化,是个“只花钱、不来钱”的事情。而龙泉镇却找到了文化惠民的着力点——用“文化搭台”唱响“经济大戏”,即通过举办农民文化艺术季,拉长文化、旅游、经济产业链,打开第三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龙泉镇党委书记姜振超告诉笔者:农民文化艺术季作为烟台首个农民文化活动品牌项目,是龙泉镇历年来承办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文化盛典,也是热情好客的龙泉人民同远道而来的八方宾朋进行艺术交流、缔结友谊的重要平台,必将对推进龙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中国北方温泉养生小镇的品牌形象,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据介绍,本届艺术季主要内容包括演出、展览和旅游休闲三大板块。今天的群众民间文化艺术擂台赛是系列活动中的第一场,以“舞动幸福龙泉,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汇聚全镇52个村的文艺演出队伍和庄户剧团进行比赛,集中展现了龙泉别具一格的人文魅力和自然之美。展览将面向大众征集以龙泉温泉养生度假、采摘、休闲生活、美丽乡村、特色美食、宜居环境等为背景或素材创作的美图或美文,开展龙泉首届全省旅游摄影大赛、“一村一品”传统艺术精品展等展览活动;旅游休闲将突出龙泉对外形象的塑造,深度诠释“美丽乡村、温泉养生小镇”的形象品牌,邀请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游客到龙泉体验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开展龙泉特色垂钓比赛、龙泉生态休闲采摘等活动。

  10月份,艺术季还将举办专家、企业家、作家走进龙泉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企业家、作家走进龙泉,参观龙泉“一村一品”传统艺术精品展;以龙泉养生文化、道教文化、温泉文化为依托,举办文化论坛、文化讲堂活动;以龙泉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展龙泉旅游开发项目推介会、联谊会;以“美丽乡村”、“天下第二汤”等为主题,创作一批质量高、有推广价值的优秀作品,充分诠释龙泉的美丽形象。

  龙泉镇镇长吕孝良坦言:“乡村的美,不仅仅是自然风景,还包括人的风貌,农村也要有自己的文化。特别是龙泉镇作为旅游小镇,更需要自己的文化品牌。我们举办农民文化艺术季的目的,就是在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将艺术季打造成为龙泉镇的一张靓丽名片和诚招海内外宾朋的邀请函。”(韩丹 张晓婷)

容德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