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晚会不假唱,真有那么难?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何勇海   2016-02-24 15:10:00   作者:何勇海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85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1%受访者希望歌手能在所有演出节目里都真唱。如果某位歌手假唱,46.9%的受访者表示不能原谅、内心充满鄙视;33.0%的受访者会公开指出来;13.6%的受访者觉得可以原谅,歌手都这样;11.5%的受访者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仅7.0%受访者表示支持,理由是视听效果最重要。

  据说假唱是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在国内舞台上开始出现的。起初出现假唱,观众的吐糟指责声不绝于耳,慢慢地,随着演出活动和歌唱节目越来越多,假唱似乎也越来越普通,以至于在不少观众间形成了“歌手们都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等习惯性认识。与此同时,反对假唱的呼声也在理性的观众中越来越高。

  歌手假唱有来自其自身因素,如实力不行或唱功退化,为保护噪子或多跑场子偷懒,怕发挥不好或出错影响晚会质量和自己形象。也有客观因素,如不适合唱现场,为保证演出活动或电视节目的视听效果,不得不假唱。不管哪种情况,都是对观众的欺骗,除非事前声明取得观众谅解。因为观众欣赏现场演唱,不管付费与否,要的就是歌手的真实情感和爆发力,听假唱还不如听CD。

  假唱还会破坏公平的演唱秩序,消弥好歌手的价值,拖累演出市场持续长效发展。众所周知,歌手在现场真唱,音准和音色都可能出问题,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也是对好歌手的艺术水准、职业道德的检验。当假唱歌手通过对口型就能实现“良好”的演唱效果,根本无需担心跑腔跑调,对真唱者显然不公平。当假唱者在演出中同样能收获鲜花与掌声,还有谁愿意努力提升自己?当观众在演出市场接触到的大多是假唱,还有谁对歌手和音乐市场有信心?

  总之,假唱是对歌手职业精神的极大损害。作为歌手,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应坚持摒弃假唱。这几年,国内高水平演唱节目的火热,早已提升了观众的欣赏水平。尽管假唱者在舞台可能会“假”得天衣无缝,欣赏水平高的观众还是能分辨出真假。假唱同样可能出现失误,一旦失误,局面会更尴尬,后果也可能更严重。实际上,在观众追求歌手去伪存真的今天,坚持真唱的歌手即使偶尔出现走音等表演事故,说不定仍会因态度真诚而“增粉”。

  不光观众应该唾弃假唱,演出活动组织者、电视节目制作方都应该对假唱说“不”,对假唱“零容忍”。为保证演出效果要求演员假唱,是一种短视行为。当假唱横行,给观众提供的是假冒商品,长此以往,演出市场就很难持续长效发展,更不要说保证演出效果了。现场演出的表现是衡量一个歌手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现场演出禁止假唱,也是考验演出机构或电视台坚守文艺良心的渠道之一。

  尤其是春晚,它是一个全世界华人高度关注的娱乐盛事,尽管也走过30多年,其影响力依然很大。正如接受调查的一位网友所说,“春晚舞台的最高水平,不能只反映在舞台效果和兴师动众上,最应该表现的演出水平,不能降低”。晚会不假唱,真有那么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