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教育 > 声乐合唱类

教师应怎样护嗓?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屈歌   2015-11-22 10:06:00   作者:屈歌

    前几天,我打开手机微信后,又一次看到朋友发来的求救“鸡毛信”:“我的嗓子该咋办啊?比以前还哑,而且感觉嗓子累,觉得脖子里像有什么东西一样,说一会就累……”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位大学教师,几个月前我们见面时,她就说起过嗓子不舒服的苦恼。

    一半以上教师有嗓音问题

  在大学工作期间,我身边同事、朋友抱怨自己嗓子不舒服、容易累的情况很多,严重到嗓音嘶哑而无法讲课的人也不在少数。作为用嗓强度较大的群体,教师和声乐从业者一样,都因为嗓音使用负荷大、要求较高而成为嗓音问题的高发人群。教师们,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们,虽然同样从事着繁重的嗓音任务,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专业的、科学合理的发声知识与相关经验。正因为如此,教师群体成为嗓音问题乃至嗓音疾病最为脆弱的易感人群。

  教师嗓音疾病的类型多为慢性喉炎、慢性咽炎、声带小结、声带肥厚、声带息肉等几种。这些嗓音疾病在嗓音听觉与自我感受方面,大多可表现为声音沙哑或嘶哑,说话费力,嗓子疲劳,喉咙疼痛,吞咽时有异物感等。但这些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主要发病部位仍有不同,因此,出现上述嗓音问题时,一定要先要弄清楚到底属于哪种疾病,之后再对症处置。

    在国人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教师的嗓音状态到底如何呢?研究者对四川省2009名大学与中小学教师调查发现,有1186人患有嗓音疾病,占被调查教师总数的59%(杨小锋,2011)。天津市教委200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46.1%的教师存在程度不等的咽喉不适症状。其中,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声带结节与声带息肉患病率最高。2010年,对四川广安、德阳两市中小学教师嗓音状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嗓音患病率达到50%以上,个别重点中小学教师的嗓音不适率高达70%以上(付畇、岳圣东,2011)。以上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群体不仅为嗓音问题的易感人群,同时其出现问题的概率也非常之高。关注教师嗓音健康已迫在眉睫。

    嗓音问题三大杀手

    首先,超负荷的发声任务,是教师出现嗓音问题的主要诱因。即使是教学任务相对较轻的大学教师,正常情况下每周的课时数也要在12节左右。中小学教师每周课时数20节以上极为普遍,有的甚至达到30节的任务量。这就意味着,不计算教学之外的交流用嗓,中小学教师每天在教学中使用嗓音的时间约为4-6小时。而且,教师的讲课实际上就是一种“很有激情”的演讲,相对于日常交流语言具有强度更大的特点。同时,目前的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这使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难有时间做哪怕是短暂的嗓音休息。

  其次,不良的用嗓习惯是导致教师嗓音问题的又一杀手。教师的嗓音使用量及其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对其嗓音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在岗教师们,很少有机会学习嗓音发声的相关知识,在各种职业培训中,也很难见到有关合理用嗓、科学用声的内容。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位嗓音出现问题的小宋老师。长发飘飘的小宋老师属于典型的南方女子,生活中与人交谈时轻声细语,非常文雅。她一旦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学生时,嗓音音量立马变大好几倍,音调起伏幅度、音色明暗对比程度急剧加强,嗓音形象马上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渐渐地,小宋老师感觉到自己的嗓子越来越容易疲劳,再后来逐渐出现沙哑症状,直到服用各种润喉糖、消炎药均没有效果,她才意识到嗓音问题的严重性。听了她讲课后我问她:“为什么在课堂上的嗓音与平时差别这么大?”小宋老师疑惑地反问我:“差别很大吗?讲课就应该那样啊,我的老师、我的同事都是这样讲啊!再说,不大声讲,学生们能听清吗?”事实上,40-50人的班级,是不需要用接近“呼喊”的最大音量讲的。但究竟用什么音量合适,还要教师在上课时根据学生反应由小到大逐步尝试,以找到音量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而不是一上来就竭尽全力地用最大音量讲。

    再次,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教师嗓音问题的重要原因。前文说到的我的那位朋友,每周课时十来节课,单就任务量而言,并不为多,但她却把这十几节课安排在一天半内上完。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整块时间集中备课、做科研用。每周连续一天半不停地讲课后,她都会有嗓子快要“着火”般火辣辣的疼痛感。但接下来几天连续休息后,好像嗓子又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以她也并不觉得这样的工作安排有什么问题。然而,这种“习以为常”,并没有坚持太长时间。一个学期后,朋友的嗓子开始出现单侧声带肥厚的症状,声音变得沙哑而低沉,直到出现前文所述的状况。

    记住叹气的感觉

    由于现实的教学任务无法减少,教师们的嗓音发声任务也不可能有很大程度地减轻。那么,这种情况下最为直接有效的护嗓策略,就是学会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那么,怎样发声才是科学的呢?

  简单讲,科学发声即为合乎自然规律的发声。即发声要合乎嗓音器官的生理运动规律,符合振动发声、声音共鸣、辐射、传播的物理规律,要保证所发声音具有传递信息的最大效能(适当的音量、清晰的字音、合理的语气语调运用等),同时还要让嗓音发声在生理健康的前提下进行。要达到科学发声的目的,教师们须在身体及发声器官状态、声道共鸣、发声热身以及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等几个方面加以调整与练习。

  发声时,身体与发声器官的松弛与协调状态,是健康用嗓的生理基础。饭后散散步、打打太极拳,练习瑜伽、慢跑等都是获得全身协调的好办法。调整身体状态最关键的作用是调整喉部,这也是嗓音发声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首先,平时与讲课前多做叹气动作,感受并尽可能记住叹气时喉部的生理感觉。在这种放松状态下,尝试略带哭泣状态的发声,体会起音时喉口的扩张感,并尽量在讲话发声时保持这样感觉。其次,为了获得良好的嗓音共鸣,保证发声腔体的通畅与一定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如在轻微哈欠的状态下讲话,讲话时下巴松开、牙关松开等都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共鸣空间。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鼻腔共鸣对嗓音的“修饰”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声音的总体音量,还可以强化嗓音2k-4kHz高频段的能量,使嗓音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再次,讲课前,尤其是早上的第一节课前,一定要用叹气、叹气发声、哼鸣等练习,为自己的嗓子热身后再开始讲课,这和剧烈运动前的热身运动道理一样。再者,除平时多补充水分外,上课时最好也要随身带一大杯温开水,讲课过程中时不时小口抿一些,这样有利于保持声带黏膜层的含水量。课时安排尽量不要太过密集,而是要尽可能分散任务。在生活上,尽可能禁烟酒、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养成早睡早起的起居习惯、且睡前三小时不进食,这些都是保证嗓音健康的可行之法。

    嗓音一旦出现问题,首先不要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应尽快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与诊断,确定嗓音器官现状,判断当前的嗓音不适程度与病因。如属器质性病变,如咽喉炎性病变、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等,首先要按医生的建议采用声休、禁声以及相应医疗手段进行治疗。待病理症状减轻或消失后,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发声方法的调整与练习。不然,在不当发声的持续作用下,嗓音疾病将会有很高的复发机率。如单纯属于功能性嗓音障碍,仍要进行发声方法的调整与训练。但要提醒的是,对不恰当嗓音发声方法进行调整与训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在患病教师积极配合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用心体会与练习才有可能实现改善发声方法的目的。练习还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功近利。比如,一次在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嗓音保健的讲座上,我碰到一位经历五年嗓音病痛折磨的教师。当听到康复练习最快三个月才会有较明显体会时,这位老师惊叹道:“啊?!要三个月,这么长时间?”对此,我只是无奈地说:“用现在三个月的努力,换来以后三十年的嗓音健康,难道不值得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